諾貝爾文學獎背景

諾貝爾獎的成立,源自於瑞典著名工業家艾佛•諾貝爾 (Alfred Nobel, 1833-1896) 的遺願。有感其終生所研製的炸藥對後 世帶來重大的影響,諾貝爾在死前病重期間立下遺囑,將其畢生所賺取的大部分金錢,成立獎項以表揚在五個界別 (包括物理、化學、文學、和平及醫學等) 作出特別貢獻的人。1901年,上述五個諾貝爾獎項在瑞典首都斯 德哥爾摩大會堂正式頒發。及至1969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除上述五個獎 項外,再加上經濟獎,以表揚對全球經濟作出具建設性貢獻的人。

諾貝爾文學獎名著《你往何處去》
作者亨利•軒克維奇Henryk Sienkiewicz簡介

亨利•軒克維奇(國內譯為亨利克•顯克微支或顯克維奇)生於1846年的波蘭波德拉什。1866年考入華沙高等學校醫學系,但一年後卻轉入他所喜愛的文學系,從此與文藝 創作結下不解之緣。1876-1883年間,軒克維奇發表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說,成為國內著名的現實 主義小說家。此後,他更發表了標誌個人創作風格轉變的波蘭歷史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和《伏沃竇約夫斯基先生》等。

1895年,軒克維奇寫下了《你往何處去》,透過一個羅馬青年將領馬可士和一個基 督徒少女莉亞曲折的愛情故事,真實地反映了公元一世紀五、六十年代羅馬暴君尼祿迫害早期基督徒的情況,揭露當中慘無人道的罪行,及 展示出基督徒高尚的品格,從而表達出作者對仁愛和人道的偉大理想。

根據史實 寫下基督教史詩

軒克維奇根據塔西佗的《年代記》和其他歷史著作,忠於史實的基礎創作出一 個極具歷史真像的故事背景。讀者不但能看到恣意暴戾、嗜血成性的暴君尼祿,更可看到歐洲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其中一場基督徒血 證史,難怪國外不少學者專家都稱這部小說為「基督教史詩」。

1905年,這部小說不但令軒克維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令他成為蜚聲國際的波蘭 小說家。單計小說在歐洲發行短短數年間的銷量,已突破百萬冊。及後更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亦多次被改編成話劇、歌劇和電影,並先後於波蘭、美國、英國、法 國、意大利、捷克和奧地利的劇院上演。1913年,原著更 首次被搬上意大利銀幕,並旋即成為對世界電影史影響深遠的歷史古裝電影。據說,美國早期著名電影導演格里菲斯(D.W.Griffith), 也是受此片啟發而創作美國首部劇情長片《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Nation)。

1951年由荷李活導演梅榮李萊(Mervyn LeRoy)執導的《暴君焚城記》和2001年 由波蘭導演卡瓦萊洛維奇(Jerzy Kawalerowicz)執導《帝皇密令︰信徒受難曲》,都是此後改編自原著的驚世鉅製。

(節錄自《你往何處去》序)
1. Quo Vadis (1912)
 
意大利默片
導 演︰ Enrico Guazzoni 安里奴 •哥茲索尼
演 員︰ Amelia Cattaneo 阿美莉 亞•卡坦妮奧、Carlo Cattaneo 嘉露• 卡坦妮奧、Giovanni Gizzi哥凡尼•哲斯
  普遍被視為早期古裝片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片內的偉大場面全非電腦特技後期製作,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鬥獸場、羅馬焚城等場面的震撼力絕對非同凡響。此片 更普遍被認為啟蒙了美國導演格里菲斯D.W. Griffith的驚世之作 《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Nation。
2. Quo Vadis 暴君焚城記 (1951)
 
美高梅出品 七彩依士曼闊銀幕製作
導 演︰ Mervyn LeRoy梅榮李萊
演 員︰ Robert Taylor 羅拔泰萊、Deborah Kerr狄寶娜•嘉兒
 

* 榮獲提名1952年奧斯卡最佳影 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服裝指導、最佳佈景、最佳攝影等八項大獎,以及奪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大獎。

此片堪稱是荷李活鉅製,幕幕震撼場面力足媲美《賓虛》、《十誡》、《帝國驕雄》。全片耗資七百萬美元,拍攝期長達三年、動員逾千名演員,再加上精心的服飾 及佈景設計,以及當時的荷李活寵兒羅拔泰萊及狄賓娜•嘉兒的精湛演出,足可說明荷李活電影片廠對聖經或信徒故事的重視和尊崇!
3. Quo Vadis 帝皇密令︰信徒受難曲
 
導 演︰ Jerzy Kawalerowicz卡瓦萊洛維奇
演 員︰ Pawel Delag 保羅•戴諾, Magdalena Mielcarz馬達利娜•米卡斯, Boguslaw Linda 包格士羅•連達, Michal Bajor米高•保卓安
 

《帝皇密令︰信徒受難曲》,波蘭電影史上最龐大的史詩式製作,耗資高達一 千八百萬美元,拍攝期長達127天,參演者多達1,700人。

此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同名小說《Quo Vadis》(意即我往何處去?), 記述了一世紀基督徒為堅持自己的信仰,受羅馬政權逼迫最後甘願為主殉道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影片透過暴君尼祿麾下勇 士與女信徒的愛情故事,不但刻劃出愛情的力量,更見證了信徒對復活的上帝的忠烈和堅貞,縱使面對十架酷刑的逼害、鬥獸場猛獸血齒的吞噬、無情烈火的折騰, 仍堅守主道,向基督世界直奔,為的就是要完成傳福音到地極,為萬民作主見證的大使命。

原著小說曾先後多次被搬上銀幕,今次由曾奪得波蘭洛茲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的導演卡瓦萊洛維奇執導的版本,更是歷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鉅製,並於2002年奪得波蘭電影金像獎(Polish Film Awards)的 最佳服飾設計、最佳佈景設計及最佳男配角等獎項。這足證影片的考證嚴謹、製作審慎,能如實地反映出二千年前信徒的生活面貌。縱然今天回看,仍可深深體會到 當日一眾信徒忠貞不二、為上帝殉道的信、望、愛!

一幕幕震動心弦的殉道場面、一場場盪氣迴腸的屬靈爭戰,足與《受難曲》同樣刻劃出世上最偉大的愛,記下改變世界的歷史。

* 本片曾榮獲2002年波蘭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服飾設計、最佳佈景設計等獎項、被選為 第5屆波蘭電影節開幕電影,以及提名競逐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