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諾斯底面紗
 
達文西究竟有甚麼密碼
 
真正的事實又是甚麼

揭開•諾斯底面紗
《達文西密碼》諾斯底主義借屍還魂

從宗教角度解碼 - (i) 諾斯底主義

將歷史文化套上一個絕對客觀的框架,然後把一切人文科學塞入此框架內,一定會產生「一切都是相對的、所謂的神其實是歷史文化的副產品」的觀點。主張要用客觀態度審視信仰歷史文化的人、認為基督信仰只是歷史文化之中的其中一樣產物,在這種觀點下,耶穌只可能是聖人、不可能是神。

「諾斯底主義」,是耶穌死裡復活後,第一個倡導耶穌是人不是神的群體。「諾斯底」,gnostic,是由希臘文gnosis演變出來,意思是「神聖的知識」。第一世紀已萌芽的諾斯底主義認為:神的全備豐盛流貫於天地間,通過天使、星宿之靈,等等來左右人類的命運,控馭人的生命,把守著天國的大門,基督 (Christos, 即救世主,是一種稱號,不一定指耶穌基督) 只是眾神之一,人類必須敬奉這些住在星宿中的諸神。在初期教會,諾斯底主義入侵了使徒保羅的歌羅西教會,被保羅稱之為「花言巧語」、「迷惑人的虛玄小學」。歌羅西教會內有一些人,本於對「知識」(gnosis) 和「智慧」(sophia) 的特別解釋,否認保羅所傳的真道,認為世上還有更高深奧妙的道理,是保羅所不知道或沒有傳的,從而為假使徒在信仰群體中開路,在教會中製造混亂。

批判「諾斯底主義」最不遺餘力的,包括使徒時代的教父,伊格那丟 (Ignatius)、坡旅甲 (Polycarp)、第二世紀的基督徒作家特土良 (Tertullian)、和坡旅甲的學生,當時的里昂(今法國)主教愛任紐 (Irenaeus)。 愛任紐更是充分利用聖經來對抗諾斯底主義的第一人,在神學上的貢獻極其巨大,他在主後180年寫成合共5冊的《力抗異端》Against Heresies是一部偉大的辯證神學著作,特別駁斥當時跟隨諾斯底主義的華倫泰黨派 (Valentinians)。

諾斯底主義不僅是主後一至三世紀期間*最為活躍的異端,所帶來的影響亦最深遠。他們的信仰是本於一種二元論的世界觀:

  • 屬靈的世界是神所在之地,是聖潔和純淨的;

  • 另一個就是物質的世界,是人的居所,是邪惡和敗壞的;

  • 假如神是聖潔和純淨的,衪就不能跟我們這個邪惡和敗壞的屬物世界扯上任何關係;

  • 對於肉體(或物質)與大地的信念乃是:這個世界經由錯誤而出現,因為創造者本來要這個世界不滅不朽,但他又無能為力,無法達成自己願望。 這個所謂「創造者」是諾斯底教派所稱的 「工匠神」 (demiurge) [出自希臘文的 demiourgos, demos=people; ourgos=worker 意思乃:one who works for the people為人辦事的工人],或稱作「此世界的精靈」,此精靈吹氣時帶來冬天,吸氣時夏天降臨。

  • 耶穌不是真神,也不是救世主,他是一個「啟示者」,是啟示神奧祕的人。

  • 救恩對此世的生活沒有關係,人唯一真正的希望,乃是要透過隱藏於本性裡的「神聖火花」,來找出終極逃脫之路,進到屬靈的世界。但之前人必須得到一種「天啟的知識」(gnosis),這知識不是一般理性的知識,而是屬於一種神秘的頓悟。

[註] 歷史稱這段時期為基督時代 “common era”,當時希臘與羅馬的宗教受到奧秘宗教 “mystery religions” 影響很大,最流行的支派來自埃及和中東的伊西絲 “Isis” 與米特拉崇拜“Mithraism”

這觀念並不符合聖經的基本教導:基督教的神並不是與世界毫無關係,祂是世界的創造者,而這個屬物世界是好的;神關心我們的日常生活。基督教的救恩不是叫人逃避屬物世界,卻是要在其中與神相遇。 基督教的救恩是建立在耶穌的生命、死亡與復活上,祂是真神成為人,並且「住在我們中間,豐豐富富有恩典,有真理」。

要了解諾斯底主義在人類歷史中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的諾斯底教派並不屬於有組織的宗派,也不隸屬於某個教會,他們中間可能有部份人是基督徒,但佔大部份的都是相信個人靈啟和個人領悟的人。

來到中古時期,第一個諾斯底教會於1890年在法國成立,創辦人名叫岱尼爾 (Jules-Benoit Stanislaus Doinel de Val-Michel, 1842-1903),他自稱曾看見耶穌,且獲冊封為諾斯底教會主教。 諾斯底教會的組織架構呈階級系統:最上是宗主教(Patriarch),接下來是主教與「蘇菲亞」(Sophia)、祭司及女祭司、助祭及女助祭,最後是平信徒。 岱尼爾同時是共濟會「大東方會」(Grand Orient Freemason)的成員,因此諾斯底教會亦呈現共濟會祕密結社性質:入會儀式不公開,又刻意營造神秘氣氛。

諾斯底教會特別強調 「神聖女性信仰」(Sacred Feminine)。岱尼爾聲稱有靈魂接觸他,該靈魂自稱為「蘇菲亞•阿卡密,永恆的雌雄共同體」(Sophia-Achamoth, the Eternal Androgyne)。這個靈魂多次來訪,讓岱尼爾漸漸相信,他的使命就是要致力恢復聖靈在宗教上的女性屬性地位。

岱尼爾自封為「華倫泰二世」(Valentin II),他因閱讀了第三世紀的諾斯底著作,以及另一異端,潔淨派[註]的歷史,因而把諾斯底派及潔淨派的信仰,再加上《聖約翰福音》(Gospel of St. John)與19世紀的「通神論」(Theosophy)炒雜成軍,作為諾斯底教會的基本教義:遵循諾斯底派與潔淨派的傳統,把人分為三個級別:最高乃「屬靈者」(Gnostic,或智者),即追隨阿卡密之光的人;之下為「屬魂者」(Psychics),位處光明與黑暗之間的人;再之下為「屬物者」(Hylics;字源於希臘文的hyle;木頭),完全屬於物質世界,臣屬於撒旦。
[註] 潔淨派(Cathars, 希臘文字根katharos =‘pure’)持二元對立觀,在13世紀初期權力很大,尤其在法國南部。

諾斯底教會在20世紀分裂成好幾派,變得愈來愈玄祕,但依然強調「女神崇拜」,今日大部分的諾斯底教會實施男女平等,有好幾位女主教。 時至今日,諾斯底教會在全球都有信奉者,它在美國的總部設在費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諾斯底主義自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二千年來均以不同的面貌出現,罩上五花八門的面紗:由主後世紀初期出現的「幻影派」(主張耶穌不是真人) 與「華倫泰黨派」,到中世紀的「法國潔淨派」,到19世紀美國的約瑟•史密夫 (Joseph Smith),20世紀的新紀元運動和「天堂之門」Heaven’s Gate,等等。 1982年Michael Baigent 與Richard Leigh聯合出版了臆測小說《聖杯與聖血》,當年銷量不俗。 到了2001年,丹•布朗開始撰寫《達文西密碼》的故事大綱,書中的所謂「史實資料」大部份抄襲《聖杯與聖血》,丹•布朗再抽取Elaine Pagels寫的 《諾斯底福音書》、Lynn Picknett 與 Clive Prince的《聖殿騎士啟示錄》、Margaret Starbird的《抹大拉馬利亞與聖杯》部份資料,湊合成書。《達文西密碼》小說於2003年3月在美國出版,出版後首周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2004年初已經有40多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在全球熱賣,至2006年初銷量已超過四千萬本。荷李活更將小說改編成電影,並被甄選為2006年5月法國康城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丹•布朗在一次專訪中被記者提問:「對於女性崇拜成為小說的另一個主題,你有何評論?」 他回答說:「兩千年前,人們生活在一個有女神的世界。而今天,我們卻生活在只有上帝而沒有了女神的世界中。在多數的文化中,女性都被剝奪了精神權利。為什麼出現這個轉變,又為什麼要發生呢?對於未來,我們可以從小說中得到怎樣的教訓?小說對以上問題都有所觸及。」

丹•布朗要透過《達文西密碼》光復中世紀諾斯底主義的意圖可以講得上是路人皆見的 ─ 他在書中的謝序裡揚言:這是一部「偏重描繪神聖女性的小說」。書中女主角蘇菲 (Sophie) 的祖母,名叫瑪麗•喬維尼 (Mary Chauvignie),在小說中雖然是個小角色 (身份是羅絲琳保存委員會會長),但卻對劇情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喬維尼(Chauvignie)的瑪麗就是法國諾斯底教會(Gnostic Church of France)冊封的第一任「蘇菲亞」(Sophia)。在小說的末章,瑪麗•喬維尼對蘭登說:「你看看四周,藝術、音樂和書籍裡都在述說她(=抹大拉馬利亞)的故事,與日俱增。世局動盪,我們開始察覺到人類歷史的危機…以及自我毀滅的危機。我們開始感覺到有恢復神聖女性崇拜的必要。」

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gnosis]。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gnosis],就偏離了真道。~提摩太前書 6:20-21

 
主頁 | 背景 | 諾斯底 | 解碼 | 故事行程表 | 末世啟示 | 知與智 | 網上資源 | 傳媒報導 | 佈道運動 | 文字版 | 推介本站
2006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The Media Evangelism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