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 / Nativity箋記 / Nativity小百科 / Nativity與您

星之預言 / 生命麵包 / 「糧之家」與「漁之家」
秋雨•春雨•靈雨 / 天衣無縫的組合 / 真正的神之子、和平之君?
 

星之預言

時間設定:

耶穌基督出生前的1,400年,即距今約3,400年

地點設定: 米所波大米亞
人物設定: 一名法力高強的巫師,是一位精通天文的觀星者
舊約聖經民數記 24:17
「我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他卻不在近日。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 ~巴蘭預言

在遠古東方的兩河之地,遼闊的米所波大米亞像一彎飽肥的月牙橫躺於其上,東邊的一端是古國迦勒底的吾珥大城,極西的一端是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兩河流域之南部是宏偉的巴比倫,北部是精騎善戰的亞述。米所波大米亞佈滿優山美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邊,有一個城鎮名叫毗奪(Pethor)。有聖經學者認為毗奪的地理位置,就是昔日失落了的伊甸園所在地,乃一極其豐饒富庶之地。 那裡住著一位名聞遐邇的異教先知,他精通天文,能夠領受神喻,深諳觀兆解夢之術,藉著異能靈術預卜吉凶休咎。這個人就是毗奪城的巴蘭法師。

巴蘭不是以色列人,是住在東方「亞蘭」(即今日的敘利亞) 赫赫有名的咒術師,同時也身兼占卜師,地位崇高。當時,摩西帶領的以色列民眾將要結束長達四十年的曠野漂流生涯,到達最後一站,約旦的摩押平原上一處名叫什亭的地方。摩押的王,巴勒,久聞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戰無不克,敵人聞風喪膽,於是與鄰邦米甸商議,兩顧毗奪城,重金禮聘巴蘭法師,希望藉鬼神之力,咒詛並消滅以色列民,轉危為安。巴蘭面對甘辭厚幣,加上巴勒承諾事成後給他榮華富貴,一方面他也自持法力無邊,於是答應為摩押王向以色列施行咒詛。

此舉無異等於以卵擊石。上帝使用巴蘭的驢將他警戒一番,繼而透過巴蘭的一張咀,為以色列誦出七首優美的詩歌,祝福以色列,而且祝詞一首比一首更豐富。
巴蘭鎩羽而回。為了令自己好下台,巴蘭向摩押王巴勒獻計,與米甸聯手,利用女色誘引以色列群眾參加禮拜迦南神巴力,在這些異教祭祀中與廟妓集體行淫,驅使以色列民族陷入空前的黑暗。上帝降下瘟疫,以色列族中死了二萬四千人。摩西按照上帝吩咐,結集一萬二千名以色列勇戰士兵,在摩押平原擊殺米甸五王,巴蘭亦在戰役中死於以色列軍的刀下。

光陰荏苒,轉眼過了一千四百多年,在東方富庶的瑪代波斯(即今日伊朗)有幾位皇室學者,聖經形容他們的身份是‘Magi’ (古波斯文為‘Magoi’,即星象家、智者或法師),他們承襲了米所波大米亞的古國哲學與天體科學,當然,他們飽覽群書,也曾讀過有關巴蘭的星之預言。當時東方盛行著一個傳說,巴蘭預言的星顯現之日,猶大之民將成為萬物的征服者 ("at that time men starting from Judea would make themselves masters of things")。

他們夜觀星象,發覺古預言的「王者之星」出現在東方上空,並且以不尋常的速度向西移動。於是他們馬上起行,帶備黃金、乳香和沒藥作為覲見禮物,從波斯世界出發,騎著駱駝前往耶路撒冷,謁見這位非比尋常的君主,要向他獻呈禮物表示效忠。

他們與巴蘭一樣,均為有能和大有見識之仕,為著一件事,由東方長途跋涉的向西速速而行。但他們不同於巴蘭之處,就是行事動機不一樣。他們是真正的智者。巴蘭受賄咒詛以色列,最後落得一個人為財死的下場;這幾位東方哲人帶同自己的財寶,前往以色列地拜見天地的主宰,當他們看見耶穌,聖經描寫說:「他們就大大的歡喜,俯伏在地拜那小孩子」,然後平平安安的回家去。

生命麵包

在以色列地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城鄉,名叫「伯利恆」。 Beth-le-ham; beth=house; leham=bread; i.e. House of Bread, 是「麵包之家」或「米糧之倉」的意思。伯利恆位處聖城耶路撒冷南面8公里,距離很近,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君主,大衛王的故鄉,所以又稱為「大衛的城」(City of David)。

按照舊約聖經預言,人類的救贖主,即希臘文稱作Christos (中文音譯‘基督’);或希伯來文的Messiah (中文音譯‘彌賽亞’),要在伯利恆降生。這位救主:

  1. 集先知、祭司、和君王三重身份;

  2. 他必須有皇族的血統,以至可以坐上「大衛的寶座」,但他同時又不
    可以是大衛王的子孫哥尼雅的後裔(參耶利米書22:28-30),因為哥尼雅的父親約雅敬曾燒燬了先知耶利米的書卷而遭受詛咒;

  3. 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先鋒要在人世間為他「預備道路」(參以賽亞書40章);

  4. 他的出生地必須在「大衛的城」伯利恆(參彌加書5:2);
    還有一項莫名其妙的先決條件 ─

  5. 他只能夠是女人的後裔(參創世記3:15);並且必須是童女所生(參以賽亞
    書7:14),而不是從男人所生的,換句話說,他的出生是透過超自然成孕
    ─ 他沒有肉身的生父。
    能夠符合所有出生設定的,歷史上只出現過一個人─ 他的名字叫耶穌

「糧之家」與「漁之家」

上帝預定基督降世的地點要叫做「麵包之家」,意味深遠雋永,值得人反覆尋思體會。耶穌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祂就是生命的糧 (“I am the bread of life”),是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四福音書中記載了耶穌行了許多神蹟,其中的 「五餅二魚」和「七餅幾條魚」事件,總共餵飽了超過一萬人。這兩樁膾炙人口的事件分別發生在伯賽大和鄰近伯賽大的低加波利。

伯賽大即是希伯來文的 “漁之家”,位於加利利海北岸,伯賽大Beth-saida; beth=house; saida=fishing; i.e. House of Fishing,而低加波利是由十個希臘城市組成的羅馬自由區,位於加利利海東南面,居民大多數是希臘人,低加波利Decapolis; deca=ten; polis=city; i.e. Ten Cities (“十邑”)。
我們要知道上帝行事奇妙,饒富心意。 耶穌選擇在伯賽大和低加波利施行「麵包神蹟」,背後蘊藏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耶穌的四大弟子,西門彼得與安德烈、雅各與約翰這兩對兄弟同為漁父,都居住在伯賽大 (參約翰福音1:44),他們四人也是最早被耶穌徵召成為門徒的,當時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參馬太福音4:19)

出生於「糧之家」的耶穌,是貨真價實的生命麵包,是使人生命與靈魂得到飽足的天糧,他在稱為「漁之家」的伯賽大地區施行「麵包和魚」的神蹟。第一次事件史稱「五餅二魚」,詳情記載在四本福音書內 (馬太14:13-21;馬可6:30-44;路加9:10-17;約翰6:1-14),牽涉人數超過5,000,剩餘的食物裝滿了12個籃子。第二次事件發生在「邪惡之地」低加波利,在馬太福音(15:32-39)和馬可福音(8:1-9) 有仔細記載,耶穌用了七個餅(bread)和幾條魚餵飽4,000多人,吃剩的裝滿了7個大籃子。

「二」在聖經中是見證(witness)的數目,「五」與救贖有關,耶穌基督上十字架為世人死,留在身上的五處傷痕是人在上帝面前蒙恩的數目,「十二」代表以色列,是一個完全數,例如:以色列有12支派,一年12個月,日與夜各有12小時,等等。

「七」在聖經中除了是一個「神的數目」,一個完滿之數,更代表外邦世界,在舊約聖經約書亞記第三章記載了與以色列爭戰的迦南七族,表彰著當時與上帝為敵的聯合勢力。而 「十」這個數字,是世界完全的數目:例如舊約創世記15:19-20 的十大外族部落、詩篇83與上帝敵對的十國聯盟、低加波利,或「十邑」,顯而易見地都是代表以色列以外的萬族萬邦。

如此看來,這兩樁神蹟所記錄的數字就非常有意思了。耶穌不僅是人生命的糧,衪是那位餵飽以色列人的上帝,同時也是餵飽外邦人的上帝 (I am the God who feeds the 12, and I am the God who feeds the 7),「二、五、七、十、十二」是要告訴我們: 這是一個完全的見證,是上帝救贖世人的見證,是人在上帝面前蒙恩惠的見證,首先向以色列人施恩,緊接著全世界的人也得著同樣的恩澤。

這是上帝一直以來的心意,從未向人隱藏。早在舊約亞伯拉罕時代,祂已言明。距今二千年,上帝在以色列地的加利利海邊搭建舞台,透過獨有的表演藝術將祂的心意行動化,自編自導,且親自擔綱演出。

秋雨•春雨•靈雨

按聖經資料計算,耶穌基督出生的月份應該是猶太人曆法中的第七個月, 「提斯利月」(Tishri),相當於陽曆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正值是巴勒斯坦地秋收過後,雨季的開始。提斯利月過後就是播種的日子。 每年雨季的第一場雨稱為「早雨」(first rain),或「秋雨」,因為巴勒斯坦地的雨季是在秋天開始的,當夏天的乾旱消除,農地就適宜栽種。這時候下的雨屬地區性驟雨,農父們紛紛趕在秋雨前播麥種,巴勒斯坦地的農民,在秋天播種,春天收成。

聖經學者相信,耶穌基督很有可能就在「提斯利月」的第十五日出生。猶太宗教曆的七月十五日,是慶祝「住棚節」的日子,要連續守節七天,第一天是「聖安息日」,七天之後的第一天,即第八天,也是「聖安息日」,這一天要舉行嚴肅盛會。「住棚節」之期因逢秋收剛過,是一個極其歡樂的節日。

到了翌年的正月,即猶太人曆法中的第一個月,「尼散月」(Nisan),相當於陽曆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春天開始了。這時候農父們都期待農耕作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場雨水,春雨,又稱為「晚雨」。 因為下過春雨後就是收成的日子了。 巴勒斯坦地的春雨,是覆蓋全地域的一場滂沱大雨,春雨的降雨量合宜,各樣的農作物就有理想的收成。

正月十四日是猶太人的一個大節日,當天晚上,全民在家向耶和華上帝守逾越節 (Passover),吃逾越節晚餐。慶祝為期八天,為要紀念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上帝擊殺埃及人,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以色列各家。 正月十五日是除酵節。正月十六日是初熟節,百姓由這日開始收割大麥,跟著順序收割小麥、採摘無花果,橄欖,最後是收取葡萄。我們都知道,耶穌當年是在正月十四日逾越節晚上被捉拿,第二天,即正月十五日除酵節當天被釘十字架,同一天被埋葬,聖經說祂下到陰間,擄掠了仇敵,從撒旦手中奪回死亡與陰間的鑰匙,在正月十七日的清晨被發現已經復活了,成為所有復活者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書15:20)。

正月十六日初熟節之後的第五十天,是「七七節」﹝因過了四十九日﹞,新約聖經稱為五旬節﹝即第五十日的意思﹞。上帝的靈在這一天澆灌在門徒身上。上帝的靈如風、如火,但像雨水一般「澆灌」在人的身上,成為使徒與初期教會迅速開拓、如大風似烈火的力量。

二千年過去了,聖經告訴我們,現今是末世但同時是上帝悅納的恩典時代。耶穌基督再臨的日子無人知曉,但環顧四周的景況,相信是非常近了。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在第十四章裡描寫基督坐在雲上,手中拿著磨得快利的鐮刀,收取地上的莊稼。這是世上最後一次也是最具規模的大收割,禾場遍及全世界。

按照農耕時序,收成前必須好好的先下一場雨。 如此看來,我們可以肯定的推算,在基督再臨之期,那日子之前,必再有一次普世大雨水。

第一場雨,秋雨,在耶穌基督第一次降臨世間時已經出現了,這場上帝的早雨(The First Rain)就是第一個五旬節從天降下的靈雨。有如在巴勒斯坦地秋雨的特性,涉及的幅度是地區性的,第一場的靈雨在耶路撒冷發生。跟著的二千年,福音從耶路撒冷,這個被稱為「世界的中心點」向外傳開了,上帝的靈透過屬衪的人在世界不同地方,忠心地默默耕耘,開墾土地,犁田撒種,上帝的靈雨讓一株株的幼苗茁壯成長,把得蒙救贖的人,天天加給教會。

既然秋雨已過,並且一幌眼已過了二千年,那麼,上帝的第二場雨(The Second Rain),春雨到來的日子,還會遠嗎?

天衣無縫的組合

上帝用幾千年的工夫預備了一本舊約,為要引進一位將要出現世上的「無限之人」→ 彌賽亞/基督/救贖主。 而舊約裡三十九卷書中所有與這位「無限之人」有關的預言,全部都在耶穌身上一一應驗了。

根據舊約預言:彌賽亞將以嬰孩樣式出現於世,他擁有皇族血統;他是大衛王的後人,但他同時又不可以是大衛王的子孫哥尼雅的後裔(參耶利米書22:28-30),因為哥尼雅的父親約雅敬曾燒燬了耶利米先知的書卷而遭受詛咒;以至哥尼雅的後裔中再無一人可以坐上大衛的寶座。 這個詛咒,在主前597年巴比倫王尼布革尼撒攻陷耶路撒冷應驗了,當時登基只有三個月的哥尼雅成為俘虜被帶至巴比倫,國破家亡,王位的承傳亦從那時開始斷絕了。

另外,彌賽亞必須從「女人的種子」而生 (the seed of woman) (參創世記3:15),這種情況並不是說祂不須經過女子十月懷胎而生,只是強調衪不是從「男人的種子」而生。 但是, “the seed of woman” 在語法上是令人費解的,因為一直以來,「生孩子」這樁事都是由男子負責「播種」“the seed of man”,再經由女子的胎來孕育,相互配合方能克奏膚功。因此 “the seed of woman” 在兩性生殖的論理上是不合邏輯的。

這個看來矛盾又複雜的出生難題,究竟如何解決?

奧秘藏在新約聖經的第一卷及第三卷書中,在那裡記載著兩個耶穌的家譜。

馬太福音1:1-17記述一位君王的家世和出身,是一份大衛王位世襲的宗室名錄,從裡面我們可以知道,約瑟原來是所羅門王和哥尼雅的後人,他雖然是大衛國位的合法繼承人,但因為先前的詛咒,約瑟和他的親生兒子都不能坐上大衛的寶座。

路加福音3:23-38裡有另一個名單,是耶穌的母系族譜,生耶穌的是馬利亞,她後來嫁給約瑟成為他的妻,她的父親,即約瑟的岳父,名叫希里,溯本尋源,我們得知希里原來是拿單的後裔,而拿單是大衛王與拔示巴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四子之一,是所羅門王同父同母的兄弟(參歷代志上3:5)。

透過上帝微妙而超然的安排,約瑟和馬利亞成為耶穌地上的父母親。約瑟的祖宗是所羅門王,是王室正系;馬利亞的祖宗是拿單,是所羅門王的親兄弟,屬王室的旁支。上帝安排馬利亞嫁給約瑟,於是約瑟成為耶穌的義父,在法律上耶穌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雖然約瑟是哥尼雅的後人,因著耶穌不是約瑟所生,所以不受詛咒的影響。 上帝規定彌賽亞要出自大衛的家族,耶穌透過馬利亞,成為大衛的後裔,是王族世家的一份子,可以坐上大衛的寶座,因為當正系絕嗣或因某種緣故不能承襲王位,便可由旁支補上。

馬太福音中的家譜記有三個十四代,合共四十二代,四十二代帶出這位「無限之人」。 「四十二」在聖經中是代表忍耐、試煉、苦盡甘來的數目:以色列人在曠野走過了四十二站,進入迦南美地,身心得享平安與休息(參民數記33章5)。啟示錄十三章預言將來敵基督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地上烽煙四起,生靈塗炭。四十二個月一過,耶穌基督以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之勢君臨天下,綑綁邪惡三元體 (the evil trinity),就是敵基督、假先知、和那稱為龍的古蛇,撒旦魔鬼。大地和人在耶穌基督裡面,從此得著全然的平安與休息。

誰是真正的神之子、和平之君?

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屋大維(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主前63年至主後14年)統治羅馬長達43年,在聖經中他被稱為「凱撒亞古士督」(Caesar Augustus)。主後14年8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封為神,並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這也是歐洲語文中8月的來源。

一般認為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來稱呼他。這個稱號是他在主前27年的時候獲得的,那時他36歲。 「奧古斯督」(augustus)這個稱號和古代宗教有關,是「神聖、至尊」的意思,與「權威」(auctoritas),「分別為聖」(augur),「預兆」(augere)來自同一語源。 在當時人的宗教信仰中,這個稱號意味著是從神而來,擁有超越人的權威,換句話說,是神之子。

奧古斯都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為羅馬帶來四十年的國內太平與持續增長的繁榮,歷史稱這段輝煌時期為“Pax Romana” (羅馬統治下的和平),他在位期間沒有發動過大規模戰爭,在人的眼中他是一位「和平之君」。他創立了羅馬第一支常備軍(包括海軍),並把軍團駐扎在邊境,以防止他們干預內政,又創立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衛戍京畿並保衛他本人。他還改革了羅馬的財政與稅收制度。

羅馬統治者通常對經濟無知,奧古斯都也不例外。在內政上,奧古斯都使用從農業上徵收得來的重稅全部花費在軍隊、廟宇及娛樂活動。他裝潢首都,自誇「一座土磚城邑在我手中變成了大理石城市」,他建造新的元老院會所(Curia)、阿波羅神廟、朱利烏斯(Julius)神廟、在大角鬥場(Circus Maximus)附近興建神龕。 據載,敬奉古羅馬主神丘比特的神廟(Capitoline)和龐培劇院俱他所營造。他又建立了交通部,並完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通網,促進了帝國的通訊、貿易與郵政,令後世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美句。奧古斯都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消防隊,並在羅馬建立了一支常規警力。

奧古斯都強烈鼓動國民對羅馬神祗的崇拜,尤其是太陽神阿波羅,他把羅馬戰勝埃及?述為羅馬之神戰勝埃及之神,他贊助詩人維吉爾(Vergil) 寫下代表羅馬帝國的十二冊巨著《埃涅阿斯紀》(Aeneid),背後的動機就是要提高羅馬先人的聲望。奧古斯都還整頓世風,讚美婚姻、家庭與生育; 嚴懲一切有傷風化活動,賣淫、同性戀和通姦者皆被放逐和賜死。

就是在這種國家政治與社會經濟的氛圍下,上帝攪動了奧古斯都的心,於主前6(5)期間,計劃向普天下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人口普查及登記行動,以利廣收徵稅。當時的人,包括偉大的奧古斯都,並不知道這樁表面看來純粹是國家的經濟活動,正在為那位真正的神之子、那位被上帝分別為聖的和平之君,鋪設進入人類歷史的一條通道,同時揭開救恩歷史舞台的序幕。


星之預言 / 生命麵包 / 「糧之家」與「漁之家」
秋雨•春雨•靈雨 / 天衣無縫的組合 / 真正的神之子、和平之君?

關於電影 / Nativity箋記 / Nativity小百科 / Nativity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