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傷有錯嗎?高銘謙博士從哀歌看控訴與盼望

0408-p_meitu_7

《聖經》中說常常喜樂,是指基督徒應當時常歡笑、不會哭泣嗎?

會感到哀傷、哭泣流淚,是不夠屬靈嗎?

在《耶利米哀歌》中,詩人把心中的哀傷利用文字具體地描述出來。但若然教會裏有人這樣表達哀傷,我們會感到驚慌,害怕責罵上帝後會遭「天譴」。

然而《聖經》正正存在了《耶利米哀歌》,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高銘謙博士帶領大家深入解讀《耶利米哀歌》,效法詩人在哀傷中容許悲哀真情地、非理性地流露出來,向上帝表現出毫無掩飾的真性情。

《耶利米哀歌》反映了一個受苦的人兩種不同的完整性。詩人質問上帝為甚麼他在苦難時不看顧他,身邊的人也不理會他。詩人明白自己正被上帝管教,但不會因為認同那苦難背後的原因,而停止他悲傷地質問上帝。這顯示了哀歌中的兩個整全性:盟約的盼望和悲哀的質問。

耶利米哀歌的兩個整全性

  • 第一個整全性:盟約神學,當中關於福禍條款的盟約關係(《申命記》28章),指出當以色列民遵守神的命令,他們便蒙福,反之他們便受到咒詛。
  • 第二個整全性:詩人的悲哀質問,詩人沒有因為對盟約神學的確信而否定自己受苦的情緒,相反,他真誠地向神發出自己的悲哀與質問。

悲哀中可以質問、可以哭嗎?

哭泣是人處於哀傷中的正常反應,不哭泣才是不正常。假如你不哭泣的話,倒要反問一下自己一直以來與上帝有多親密。如果詩人不哭泣,即是等於忽視當下未能親近上帝和經驗上帝同在的事實。曾經歷過親密,如今經歷着疏離,自然就會哭,因此哭泣並非不屬靈的表現。

「耶和華啊,求你看我的苦難,因為仇敵誇大。」(《耶利米哀歌》1章9節下)

「耶和華啊,求你觀看,因為我甚是卑賤。」(《耶利米哀歌》1章11節下)

以上的經文都是一種把苦難轉化受苦的語言發出的吶喊,這些吶喊明顯地對痛苦的賜予者――耶和華――發出質問與悲憤,迫切地渴求神而來的關注,更兩次提及要求耶和華的「觀看」(ראה)。

《耶利米哀歌》2章14節表明猶太人因為違反了上帝的盟約,以致上帝最終懲罰他們。既然自己犯罪,招致這樣的負擔似乎是活該的,不應該發怨言。但即使那苦難是因犯罪而來,我們仍可以向上帝投訴:第一,投訴上帝為甚麼給我這麼大的苦難,然後就不管我;第二,投訴上帝為甚麼以前跟我很親密,現在卻像敵人般盯着我,為甚麼明明是列祖所犯下的罪,卻要我這一代來承受苦難。

我們不要認為類似這樣的心聲是對上帝大逆不道,或是對上帝不敬的表達方法。巴不得在苦難中的人,仍有信心向上帝質問,這是代表他沒有放棄上帝。即使我們一方面對苦難及其背後原因的詮釋毫無異議,另一方面他不會因而停止向上帝發出真誠的質問。

10675

來自盟約的盼望

苦難背後的「為甚麼」不是以災害本身來解釋的,而是以上帝在盟約的委身場景下來解釋:猶太人被擄,不是因為他們被巴比倫人打敗,而是因為猶太人違反神的盟約,以致神最終刑罰他們。苦難是因為盟約的咒詛,是來自上帝。

《申命記》28章說明了關於福禍條款的盟約關係,同時我們亦可看看《利未記》26章40-42節帶來的盼望:若苦難臨到人身上,是因為人違反了上帝的律例和典章,因應約的條款而招致禍患;若想脫離那苦難,進入祝福,就當謙卑、悔改和認罪,上帝便會幫人從詛咒轉化為祝福。

因此盟約的盼望就是如果遵守律例典章,便有福氣;若是違反,便有禍患。只要我們在禍患過程中我們悔改、認罪、自卑,上帝必定把你從悲哀轉化為福氣的層面。

質問與盼望的張力中 活出坦誠信仰

面對苦難,我們很多時會把信仰的原因和諧化,以及淡化感想。有些人會對前來訴苦的弟兄姊妹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然而這種說法只會讓對方更傷心,彷彿在說對方感到傷心是有問題,是不懂感恩、不夠屬靈。太快地讓信仰和諧化,淡化了傷心的感受,這是我們時常做的事情。但若反過來說,太過高舉了悲哀質問的整全性,不斷指責上帝的不是,最後只會乾脆把整個盟約信仰也放棄了。

哀歌就是在悲哀質問與盟約信仰這兩方看似格格不入的整全性的張力下,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基督徒的人生寫照。

哭不是沒有信心,不是不感恩;哭代表你對自己真誠,代表你抓緊那盼望之餘,對內裏的靈魂仍是真誠的,而那靈魂不被任何神學打壓,這就是真我;而這個真我是毫無保留地赤裸敞開給上帝,在雙重整全性的張力下,我們的信仰也因而閃亮。

當你面對苦難,不妨貼近耶利米哀歌的心情向上帝作出一個認真的祈禱,這禱告正正是道出你心底那兩個整全性的交戰,同時告訴我們對上帝的信仰是何等的真誠。

引伸思考:

  • 在哀傷時,你可有壓抑負面情緒的流露,甚至認為傷心痛哭是不夠信心的表現?
  • 面對正處於哀傷中的人,你有否曾經勸人應該保持喜樂、正面的心,不住禱告和感恩?
  • 你認為坦誠向上帝發怨言、傾訴不滿,就是不屬靈的表現嗎?
  • 上帝容許人在悲哀中向祂質問,因為這正是信仰真誠的表現。讓我們在哀傷中保持對上帝、對自己的真誠,內心仍抓緊詛咒變祝福的盼望。

TEXT/Priscilla, Eva
PHOTO/創世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