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老友記 劉錦標牧師

DSC00607

聲如洪鐘的劉錦標牧師(標叔),是「老友記」心目中的開心果。他以開朗、真誠,關心教會內外的長者,致力傳福音給他們之餘,也主持了多場安息禮拜,一切全為了天國賺得更多的靈魂。

年輕時,標叔於基督教機構內工作,後來被負責人差派到教會服侍。「以前我是推廣福音書籍、CD批發部的負責人,本身也有在教會擔任組長、區牧長,以琳負責人覺得我對傳福音有心志,便差派我去一間教會當傳道同工。」
就這樣,他投身教會由實習同工開始做起,後來更由傳道晉升為牧師。「我被安排在長者牧區服侍,而教會內一群長者都很純真,我和另外一位同工讓『老友記』感到很開心,他們喜歡我,也很喜歡跟我們一起玩。記得有次教會長者牧區安排到桂林遊玩,結果參與人數眾多,坐滿了兩台旅遊車。」

傳授長者「絕世武功」
標叔不只關心教會的長者,也經常外出傳福音。「我曾經透過耆康會服侍不同的長者,有人患病,有人住院。我能做的就是關心他們,表達真誠,讓『老友記』明白信耶穌的人就是不一樣。」他會在街上給長者傳福音,陪他們聊天。
最重要的,是傳授「絕世武功」!標叔教長者遇到困難時嘗試呼求耶穌的名,看看這位三一真神如何幫自己。他說,通常「老友記」都不會抗拒。「牧養長者必需建立關係,他們跟你『有關係』就『沒關係』,甚麼事情都比較好談。」
標叔說,一般長者都不太抗拒「講耶穌」,最多不是馬上相信而已。「我們教會的長者牧區每月都有一次外出派發單張傳福音,又會提供免費測量血糖、血壓,吸引未信主的長者街坊前來。如果對方不趕時間,我們就提議不如聚會後才離開,有人會願意留下來,甚至祟拜後決志。」
面對「老友記」,最重要是保持真實、信實。「不用太勉強長者,勉強反而令他們更大抗拒。跟長者相處時,要讓對方知道你是真心,他/她才會跟你聊心事。雖然自己未必一定幫到對方,但能予以安慰,給對方一顆真心、一雙聆聽的耳朵,就能打開他們的心。假若彼此的交通是真誠時,長者會相信你,這時候就邀請對方把難處交給耶穌。」他提醒,長者分享的任何內容,都不能洩漏出去,才能維持互相信任的關係。

同行,最美的陪伴
生離死別雖然是人之常情,但面對死亡到臨,在世的人仍然難免傷感。負責主持安息禮拜多年的標叔,強調同行的重要性。「因為家人的離開,在生者會感到徬徨,很多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後事。此時,我會跟他們說:『最重要是你們先要穩定下來,不要別人說做甚麼,你就做甚麼,先求一顆平靜安穩的心,讓教會跟你們一起走。』」
他主動與死者的家人同行,包括幫助家人如何安排出證件如死亡證、安葬紙或借葬紙,與家人商議採用何種安葬儀式、協助他們尋找基督教殯儀公司等。「我的宗旨是在安息禮拜中帶出陪伴的愛,且透過慰勉說出耶穌的救恩、愛,帶給在生的人,引導大家思考人生的最終目的,也有人因此加入教會。」
在眾多追思禮拜中,標叔最記得一個故事。「我曾經主持過一個幾歲小朋友的安息禮拜,他罹患了腦癌,但很堅強,就算打化療針也沒有吵吵鬧鬧,無奈最終仍然離世。當時我在瑪麗醫院小禮堂做安息禮拜,由平日照顧他的護士抱着屍體出來,然後放在棺木之中。這個可愛的孩子身穿全套運動裝,戴上一頂鴨舌帽,心中感受到這個小朋友家人的心情,立時說不出話並哭了。」
他表示,安息禮拜不一定悲傷。「一個人最重要是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通常我鼓勵家人在追思會上尊榮上帝及其離世家人,尊榮離世者在生的付出及幫助。一個追思禮拜上,不同的家人各自用一種樂器演奏樂曲,表達對離世者的敬意,非常感動。」

FB_IMG_1483417355538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約翰福音》11章25節)

同行40年愛妻先回天家
標叔太太秀珍約一年前離開人間,返回天家,他直言到現在仍很想念她。「家中充滿了她的照片,我每一晚都會想念她。但我們信主的人,知道未來在天國中會再次跟她見面。」
兩人在地上相處了40年,他說仍然需要一段時間處理自己的情感。「太太安然信靠主,走的時候很安詳。記得後期她比較辛苦,因為癌症上腦的關係,有一隻眼看不到東西,但明明之前驗眼是無問題的。她曾經問天父,祢在做甚麼?我也問過上帝,她是你所愛的使女,為何你要挪走她而不是醫治她?得來的回應是:『我服侍她,不比你服侍她好嗎?』」
年屆七十的標叔經已退休,看到這年來香港的環境,他相信太太在上帝的手中是最美好的。「後來太太捨不得我太辛苦,讓女兒、媳婦及她的組員給她洗澡及清洗傷口。」擁有五名內外孫的他,現時弄孫為樂和開長者小組,偶爾會因教會需要而重出江湖,主持安息禮拜。他笑說:「多謝愛我的天父看顧我的家並仍然使用我。如果用到我,仍然願意擺上。」

 

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73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