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祭祖是否不孝?

Artboard 1 copy 3

(本文引自福氣教會網頁中央廚房教材之「祭祖」,文題為本刊所編)

祭祖不應是信主的瓶頸!談到祭祖,我們會思考到幾個問題:祭祖就是拜偶像嗎?祖先崇拜的意義是甚麼?《聖經》反對的是甚麼呢?爭論點在哪裏?甚麼叫做孝敬父母、追念祖先呢?人類的文化有延續性的特色,過去的文化傳統雖然在時代的變遷蛻變中,但對今天還是有影響力,特別在祭祖文化這一個部分。

我們要承認一件事實:多年來,祭祖一直是許多人信主的瓶頸或是障礙。我曾經這樣認為,如果《聖經》沒有如此說,我們就不應該設門檻,叫人進不了救恩的門。祖先崇拜對台灣民間而言,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祖先崇拜一事,在民間的理解、儒家的看法、天主教的態度以及新教的觀點,都不盡相同。所以要弄清楚祖先崇拜的本質與意義,以及各方面對它的了解,才可以建立取捨的尺度。

祖先崇拜的傳統:中國人祖先崇拜來自「靈魂不滅」的觀念,因為中國人相信一種魂、魄二分法的靈魂觀,人一旦死亡便「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禮記‧郊特牲篇》)。大凡古今的人類都深信靈魂不滅,人死後要繼續生存於另一個世界,並且活人可與亡靈溝通,向其祈求賜福。

儒家的祖先崇拜:儒教的教是教育與教化的教,不是宗教的教,漢代以後儒教已成為道地的宗教,它對民間祖先崇拜的維護也具深遠的影響。

儒家對生之孝與死之祭是十分重視的。「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倫理‧為政篇》)因為天為宇宙萬物與生命的來源,祖是家族血脈的根本,「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郊特牲篇》),家族在儒家看來,就是祖先生命繼續存在的具體表現,因此祭祖的行為如同服事活人一樣。儘管如此儒家的祖先崇拜主要目的還是在於教「孝」,尤其是對子孫的教育。

民間的祖先崇拜:台灣民間基層,即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家庭設有祖先牌位(神主牌與公媽牌),地方設有祖祠,故家族觀念特強。以宗教心理言,民間的祖先崇拜實在離不開懼怕亡靈的心理,因為亡靈往往是家庭病痛不安來源,所以民間祭祖不外於安慰亡靈、供養亡靈、求亡靈庇蔭以致繁榮子孫為本務。故祖先崇拜實在等於亡靈崇拜。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67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