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天聖經古國行(四.上)希臘之馬其頓

Text _蔡春曦牧師

Photo _ 蔡春曦牧師

資深聖地遊學講師蔡春曦牧師於2019年9月中至12月底,共有101天的日子,除帶領六個不同行程之聖地遊學團外,還在行程與行程之間加插遊歷伊朗及保加利亞。這次行程的經歷寫成這個專欄,讓未能與他同行的人,可以透過他的文章,分享他的所見所聞。

今日的希臘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是商貿和戰略地位皆重要的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北鄰保加利亞,東邊是土耳其。現今的希臘分為九個地區,但在初期教會時期,除了島嶼之外,當時主要有三個省與使徒的足蹟有關,即馬其頓、亞該亞、伊庇魯斯。使徒保羅第二和第三次宣教旅程,馬其頓的多個城市都包括其中。

尼亞波利

現代的卡瓦拉,即是希羅時代的尼亞波利,是古代一個重要的希臘港口城市。位於一個半月形的海灣之上,尼亞波利是馬其頓北部來往小亞細亞的要道所在。雖然走海路比走陸路要快捷和容易得多,但海上的旅程常有風險。危險促使古代旅行者盡可能縮短海上的行程。尼亞波利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保羅由小亞細亞到馬其頓北部之間不只一次旅程經過的主要港口。

繁忙的碼頭和精巧的海濱咖啡館的港口,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情景讓我們想像保羅劃時代地踏上歐洲土地時是怎樣的情形。由於古尼亞波利的遺跡都埋在現代卡瓦拉城地下,除了港口本身以外,看不到太多第一世紀以來的東西。碼頭附近有一座禮拜堂,禮拜堂前面放了幾塊由古代碼頭遺址搬過來的大石,以及一幅保羅看見馬其頓異象的馬賽克,再加上禮拜堂鐘樓發出的鐘聲,正好提醒我們趕快傳福音。

其實保羅豈不是已經為我們立下了好榜樣嗎?雖然由海邊離開岸邊稍微爬上山坡,就可以看到尼亞波利海邊的美麗景色,然而因着急於回應馬其頓異象,保羅和他的同伴登岸後,就趕緊上路,繼續走向屬於馬其頓的一個個城邑。基督教向西的迅速傳播,不單是因為保羅看見馬其頓異象,更大程度是因為他回應這個異象的積極態度。

腓立比

腓立比曾是羅馬和早期基督教時代的一個重要城市,坐落於艾格那提亞大道。艾格那提亞大道由羅馬人所蓋建,由拜占庭堡亦即君士坦丁堡開始,一路向西延伸至地拉居陪,其中穿過許多城邑。這條大道亦是貫穿腓立比城的主要東西大道。

主前42年,著名的腓立比戰役後,腓立比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當時羅馬帝國增闢殖民地,在一些有軍事價值的要塞,將一些已服役完畢並獲授羅馬公民權的退伍軍人及家眷,安置在重要的據點。這些殖民地都是一個個小羅馬,居民講的是羅馬話,穿的是羅馬服裝,守着羅馬的節期與風俗。羅馬政府為腓立比的公民建築了許多設施,羅馬劇場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腓立比更擁有一個大型的中央廣場,在東、南、西三面都有羅馬圓柱包圍,周圍有各種各類的商店,可以買到由各地運來的衣服和食物。這裏也是集會、演講、選美的地方。住在腓立比的公民,非常享受使用這個小羅馬的一切設施。保羅第一次在腓立比傳道的情形,記載在《使徒行傳》16章。

「住在腓立比」的人,擁有優越的羅馬公民權。然而「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徒卻擁有更崇高的天國國籍。天上的國民在世上不過是過路客、是寄居的。我們在地上的人生是一個天路客的人生,我們只是暫居在這裏,聖徒不在這裏作永遠的打算。

( 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70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