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封閉心巷 黃智賢

ben-108

螢幕上經常以大反派、黑社會大佬、不擇手段商人的黃智賢(Ben),總是展現出一種硬朗剛強的形象。現實中的他擁有一個刻苦的童年,造就出堅毅和自律的個性。

沒想到鐵漢外殼下,卻是一個封閉的心靈,堆滿着對生命的問號。直到一天,他閉門家中坐,在一本書中遇見了神,一道光照進緊閉的心巷,他明白到生命為何。

信仰教他懂得怎去面對摯親的離世,在低沉的事業中賜給他勇氣,當身處高峰時教他懂得謙卑;還讓他走出心巷,實踐信仰的入世精神。

 

封閉少年的尋夢旅程

Ben小時候家窮而人多,他在九兄弟姊妹當中排行第四,連父母11人擠在一個500呎的小單位內生活,氣氛頗「熱鬧」。年紀小小的他已深明何謂責任:要聽阿哥話、要照顧細佬妹、要幫忙家裏的小販工作、晚上八點幾收舖回家要做功課……十多年的童年時光都是這樣過。

Ben童年的內心世界,與家裏的熱鬧氣氛恰好相反,他活於自我封閉的世界中。他小時候會思考很多問題,例如為何自己會姓黃?為何自己這麼窮?何謂命運?為什麼自己的生活與別人的不一樣?「記得我很羨慕有個同學叫『家寶』,家中之寶,我想他的父母一定很疼他。人漸漸長大,便開始和身邊的同學比較,覺得別人的童年和我的很不一樣,因此會自卑。」

男生本來就不擅於與別人分享內心世界,加上Ben與同齡孩子的生活很不一樣,家境因素令他很少參與課外活動,因而缺乏與別人的共同話題,只有打羽毛球、跑步等這些自己一個人做的活動。

電視卻為他黑白的童年生活帶來色彩,「我很喜歡看電視,什麼節目也看,就連新聞節目我也會定神觀看。每當粵語長片的歌唱環節,我都會跟着字幕唱,家姐細佬妹都會靜下來聽我唱,這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點自娛。」表演,成為他一個收藏於心底裏的願望。

15歲那年,Ben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個改變,他進入了少年警察訓練學校,開始寄宿生活。「我決定要脫離過往十幾年的生活模式,活出一個新的自己。學校內過的是一種紀律部隊的群體生活,一班同齡的、來自各區的『o靚仔』,一起生活、讀書、訓練、步操,就這樣度過了中四和中五的時光。」

畢業後,Ben順理成章地到黃竹坑警察訓練學校受訓。受訓的生活很刻苦,他卻樂在其中,「我很喜歡大家共同面對困難、共同達致目標的團隊精神,outward bound、步操、體能等各項訓練,進一步培養我自強不息的性格。」

從受訓畢業到成為警員,Ben當差約有三年時間,然後有天,他決心實踐童年的夢想,獲電視台聘請,展開演藝生涯。

加入電視台的初期,Ben都是以主持工作較多,未能一嚐當演員滋味。為了夢想,他決定主動行出一步,向公司提出調組的要求。數年後,他終於加入戲劇組,開始拍劇工作。

_MG_7821R

有一種固執叫堅持

由1989年入行至今,載浮載沉26個年頭,雖然久候多時機會一直未臨到,Ben卻一直都很認定方向。「我自己有一種固執,覺得『機會總會來臨的』,我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演戲天份,只是欠缺機會而已,所以也沒有太洩氣。」Ben道。

Ben曾有一段時間離巢往內地拍劇,之後重返TVB,卻經歷過一段洩氣的日子。「就是有些明明認識你的人,卻不找你拍戲,明明讚賞你,卻不給你機會。讓我覺得,那算怎樣呢?倒不如不要騙我,實話實說吧:『你仍需努力啊』、『你欠些什麼什麼啊』、『阿Ben加油啊』諸如此類,我覺得這些也是正面的鼓勵。總好過表面說你怎好怎好,卻不用你,那只是花話,沒有肯定,讓人疑惑。」

面對這種情況,Ben保持樂觀心態,心想:總有天你會用得上我,我總有機會可以證明實力給你們看。所以即使現實多窘,他也沒想過放棄做演員。這份執着,他覺得,是堅持。

近年,Ben的事業穩步上揚,2011年憑「辣薑」一角奪得最佳男配角獎項,之後開始晉身男主角之列。守候多年,終於踏上一線之列。「是不是玩我啊?」這卻是Ben當上男主角後的第一個反應。「『是不是玩我啊?都唔細啦,現在才叫我來捱?』最初我是這樣想的,因為當主角要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體力不足為外人道,當年紀漸大,真的沒年輕時的充沛能量去應付。但當機會來到,正好是運用恩賜的時候,我沒法say no,『這不是自己一直求的事麼?』我想。」

雖然是遲來的機遇,但Ben覺得也許恰好是時候,「以前可能我準備得未夠好,所以機會才沒來到;現在自己不論心態上和演技上都準備充足了,所以機會才來到。」

Say no的智慧

經驗累積成老練,年月令Ben成熟,也令他認識自己的有限,也認識自己的優點,便懂得在弱項處加倍用功,在強項處加以發揮。「從前像盲頭蒼蠅,覺得做演員便什麼也要去試、什麼也要懂,覺得演員應該要萬能的,現在知道並不是這樣,有些範疇不是自己的強項,便不能勉強。所謂『好運』,其實是碰巧遇上的角色正中你的強項。」

當上主角後,Ben多了選擇權,才發現原來say no都是一種福氣,「以前會覺得say no是一種示弱的行為,現在知道適當時候懂得say no其實是一種智慧。」Ben說。Say no非示弱,謙卑才會贏。信仰影響價值觀,「互相效力」這四個字給予Ben很大的警醒,「做人不是下下要自己贏晒的,有時要做墊一墊的那位,尤其是娛樂圈,高高低低、主角配角,你墊下我、我墊下你,這就是互相效力。」

Ben認為,這種『互相效力』的想法,其實都是基於謙卑,「一部戲可以是眾數,也可以是個體。當演出的時候,你是一個個體,沒有人能幫你去演,不能因為你狀態不好,讓人頂替你一天,所有榮辱都是在乎你自己的表現。」他續道:「然而,每一部戲也是一個群體,不能因你是主角便要拿走所有的彩,要清楚知道一部戲的成功是各方面的配合:劇本的功勞、其他對手的演出,還有是導演及後期的處理。」

習慣身處於熱鬧環境中緊閉心靈的Ben,信主後改變不少。基督教的入世精神,為他開拓了嶄新的生命視野,「以前我所謂自我封閉和自強不息的性格,其實都是以自己為焦點,但基督教是向外的、入世的,鼓勵我們要愛人如己、愛鄰舍、互相效力,於是信主後我的人生觀也漸漸改變了。」

_MG_7991RCMYK

我為何要信

人對上帝的尋求,其實早已植根在每個人心裏。Ben一直以來覺得,生生不息的世界其實很奇妙。他喜歡看動物紀錄片,看到鱷魚是史前動物,那麼兇殘,卻能生存至今,內心不禁讚嘆;他又很佩服生長於困難環境中的一花一草,生命力之頑強,讓他感到很有啟發性,「我知道背後一定有一位主宰。」他說。

Ben有一位患抑鬱症的朋友,因着信主,人生被改變過來。然後那段期間,Ben無意中地看了很多福音節目。有天,他讀到一本書《你為何要信?》,裏面提及很多問題:究竟有沒有真神?上帝是不是創造者?人從哪裏來?好像呼應了他一直以來存在着的疑問。「從前當差時曾接觸過風水命理師傅、攝太歲、神打等,當時心想:到底我在尋求些什麼?當讀到這本書時,我便回想,雖然那些神明都擁有超現實的能力,但我知道那些都不是生命之源。有些神明給你求財,有些讓你求桃花,求各種各樣的物質需要,但到頭來,有什麼能比生命更大?連賜生命那位主宰也不認識的話,你還想追求什麼?」

「或許窮我一生的智慧也參不透神打為何能一刀劈下去不傷不死,但我知道邪靈真的存在,因為《聖經》中也有提及驅鬼和邪靈。不過,人要尋求真、善、美,所以我頃刻間便想通了,既然要信,便要信一個最真、最大的。」Ben分享道。

《你為何要信?》一書其實是Ben信主的妻子放在家中的,有陣子家中忽然多了很多信仰、見證類的書籍,Ben偶爾會拿來翻看,有時也會陪太太返教會。「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藏在心裏的疑問,原來也是很多人的人生問號。放眼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尋求不同的神。在福音未傳到之地,人們便圍着火堆拜拜,有些人連石頭也拜,木頭也拜;人們爭着上頭注香,都是出於尋求上帝的心態。歸根究底,當人心裏面欠缺了平安,便會生恐懼。即使信了主的人,有時也擺脫不了這種恐懼,但基督教信仰讓我們把恐懼轉化成智慧。」

Ben在2006年復活節受浸。不久,他便經歷喪母之痛。Ben的母親約在五年前過身,離世前她信主並受洗了。後來他的父親也受浸了,然後過身。「媽媽從前在一間基督教補習社做清潔工,她在一旁聽了很多福音的信息,也認識了一些牧者。她知道基督教是好的,但就是不願意接受,覺得與自己無關。」Ben說。但當日子漸漸過去,忽然有天他母親說:「其實我都冇拜神好耐囉!」Ben便知道她心態上轉移了,只不過她不很清晰知道什麼是決志。

「媽媽不識字,《聖經》沒看很多,也不懂背金句,所以她總覺得自己不如人。但有一種福氣,就是單純的認定主。信仰不是要求我們讀到博士,只要我們很清晰的認定上帝,抓緊這個信仰,便足夠了,我母親便是這樣。她後來決志了兩三次,到受浸時身體已很虛弱。牧師到她家舉行浸禮,那天她記得自己約了牧師,便一早起來,梳好頭,穿戴整齊。她回答『我願意』時,答得很鏗鏘有力。」Ben回憶起母親患病受浸的時刻,至今仍感動得眼泛淚光。

人生只是一個站,父母早一步去了下一個站,Ben知道他將來也會到那個站去。「生命很無常,很多天災、空難、人禍,沒有人能預知生命的長短,但當你知道你死後會到哪裏去,便擁有一份確據。」

_MG_8050RCMYK

竭力追求水的境界

娛樂圈中離離合合的怨侶很多,Ben和太太由拍拖到結婚,相處廿多年,這份專一和長情成為一個很好的戀愛見證。

「小時候父母經常為夫妻關係問題而家嘈屋閉,讓我很清楚不專一的破壞性有多大。一直以來看不到婚姻有何快樂,這也是我遲婚的原因。」那是什麼原因令他最後還是決定「拉埋天窗」呢?「我發覺男人和女人想法上有很大分別,原來她很想結婚,原來她的身份是『黃太』還是『Ben女朋友』,感覺會很不同。結婚後,彼此關係上會更有安全感。」

基於一份濃厚的愛,Ben願意放下自己一直以來的婚姻觀,與她踏進人生另一階段,至今十多年,夫妻感情有增無減。「我倆由十幾廿歲開始,一起成長,一起經歷很多不同時期,什麼反叛期、熱戀期、冷靜期、穩定期、和諧期也都經歷過了!現在她是我的人生伴侶,沒有她我真的不知怎算。」

一句「沒有她,我不知怎算。」旁人聽在耳裏,也覺溫馨,相信黃太聽到一定甜在心頭。但原來維繫兩人關係的,並非甜言蜜語,而是「空間」。「夫妻之間需要有適當的空間,她雖然關心我,但有些事情她不會管我,而我也會容讓她有自己的空間,不會干涉她太多,也不要凡事都過問。」Ben分享道。「接納對方的缺點也很重要,熱戀時我們只會看到對方的優點,當時間久了便開始不斷挑剔對方缺點:『以前你唔係咁嘅!』其實哪有這回事,對方一向都是這樣,只不過熱戀時什麼也看不見而已。」Ben笑道。

正值不惑之年的Ben,人生路途已走了一大半,面向50,對自己待人處世的要求亦有所提升:「做人應該像水,當盛載於不同的容器,便化成不同的形狀。」這句話令筆者想起《腓立比書》4章12節的經文:「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我曾經有次講見證,也分享過這段經文,我覺得保羅這種境界,是非常違反人性本身的傾向的,但這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境界,就是『水』的境界:當要謙卑、要靜態的時候可以安靜,要澎湃的時候可以很有力。」

像水的個性,不但教Ben在夫妻相處間更如魚得水,也讓他看待名利、地位、機遇、人際關係更隨心自在。

 

撰文/Priscilla
攝影/Kennedy
場地/Common Ground

《天使心》2015年5號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