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永富專欄】半條心?全條心?

heart cross

在超級市場中的冷凍貨架上,㑹見到一盒盒將十字架印在盒上的牛奶,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十字牌牛奶。大家知道這品牌的起源嗎?話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大嶼山有一間偏僻的修道院。有天,一位熱心的教友送贈乳牛,為修士提供新鮮的牛奶。這班年輕的修士漸漸發覺,這些乳牛產出的牛奶遠遠超過他們的需求,於是他們將這些新鮮牛奶供應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他們起初只供應給當地居民和遊客,其後得到希爾頓酒店的賞識,成為其牛奶供應商。

生產及售賣鮮奶本來沒什麼特別,但整盤「生意」由一班隱修修士來經營就感覺很有趣。他們當然不是「不務正業」、以做生意賺大錢為目的,相反只是少量生產,所以一般顧客很難在市區的商店買得到。隨着歲月日長,這班修士也開始年紀老邁,再不能花精神經營這盤生意,於是他們就決定將品牌和其經營權交由現在的神樂院牛奶廠管理。現在十字奶在香港的各大超市、士多辦館也能輕易買到。我在想,現在管理的十字牌牛奶的神樂院牛奶雖然和昔日創辦的修士沒太大關係(甚至大股東已經是一間商營公司),但「十字牌」和「十字」的圖象卻沒有因而被取替,某種感情和精神投射似乎仍然隨着産品行銷過程具體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十字牌牛奶的故事也不失為一個香港道地的早期「營商宣教」例子。

據神樂院隱修士記述:「……遷港初期,神樂院各隱修士的辛勤工作下得以完成神樂院的興建及維繫各項日常開支。院中的隱修士皆以奉行苦行修道生活,遵守本篤規則。祈禱、工作和研讀為其生活主要活動。」很明顯,原來隱修士並非我們想像中每日過着與世隔絕、超然物外、只有祈禱硏經,不被種種生活需要所困擾的生活,相反他們也要「工作」,甚至同様面對生活和生存需要,只是他們沒有我們想像中複雜,硬着脖子要把那些工作是神聖的,那些工作是世俗的分辨出來。「十字牌牛奶」就在這些修士手中樸實地孕育和推廣出來。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參加一個差遣禮,其中一位被差者是一位牧師,他在被差遣的地方將會當一個商人,而當天教會主持差傳委員會的主席也正正是那位被差者牧師,他在典禮中卻振振有詞地要求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要祝褔他的生意,好讓他能夠專心傳教。使我大惑不解的是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怎可能一邊「半條心」工作,而「全條心」傳教。事實上,別人不只是單聽我們講甚麼,更多的時候是察看着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活出我們所宣講的生命之道,具體地在任何工作展現出聖靈所結的果子;簡單來說言傳和身傳同樣重要。可惜現狀卻並非如此,由於不少原因(例如政治因素),不少被差的宣教士都需要在當地找到一份正職,才能支持他們接下來的傳教工作,結果他們都以「掛名」形式工作,不投放很多心力做好份工,營商的表現亦是乏善足陳,以至「宣教」的工作也無以為繼或成效不彰。

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3節勉勵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換句話說,重點不是在做甚麼,重點是我們有沒有以侍奉主的態度(從心裏做)來做好每一件事。若是,任何的工作都可榮神益人。

(原文刊登在130期《天使心》月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