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造就首間華人教會 ─ 華僑基督教浸信會心聯禮拜堂

DSC_8878_meitu_1

近日,隨着重建橫跨中國跟西方關係的「一帶一路」高峰會開展,這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平台,令中國、中亞、非洲、歐洲加速結連,更讓千百年來無數前人在絲路上留下的福音足跡,再現世人眼前。

 「一帶」是指以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為本,重建貫穿歐亞大陸的經濟跟交通樞紐帶;「一路」則是指使用中國沿岸港口連接亞洲、印度洋、中東、北非及歐洲的「海上絲路」貿易交通網絡。這一次,《天使心》率先前往「海上絲路」其中一站,古稱暹羅的泰國,探訪被稱為世上最早的華人基督教會,位於曼谷的「華僑基督教浸信會心聯禮拜堂」。

海上絲路造就福音土壤

1971年10月4日,在中國廣東汕頭市澄海縣南畔洲村,一艘建於暹羅昭披耶河岸,由暹羅柚木所造的三桅巨形遠洋大帆船(又稱「紅頭船」)出土。經專家考證,這艘沉沒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貨容量達200噸,載客高達200人,此類船隻以運載大米、象牙等為主,不但反映泰中兩國貿易頻繁,更見證着這條當時連接東西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繁榮境象。同時紅頭船曾運載大量華人移居南洋,從道光二年至咸豐八年(1822-1858年)期間,旅居暹羅的華人已由4萬多人增至150多萬,當中以潮汕人為主,造就南洋成為除中國本土外,另一華語福音的禾場。

華語禾場始於南洋

鑑於清政府的閉關政策,首位來華傳教士馬禮遜牧師事工難以進入內地,引發他跟同伴米憐牧師前往南洋這華語福音禾場,約於1815年開展名為「恆河外方傳道計劃」 (The Ultra Ganges Mission)的南洋華人傳教事工。二人所屬的倫敦傳道會跟荷蘭傳道會因此陸續差派宣教士前往南洋。他們多以個人佈道、設立佈道站、印刷及派發單張等方法傳道。當中包括活躍於東南亞及中國沿岸,後來因涉及太平天國及擔任香港前撫華道,而為後人所熟悉的德國宣教士郭實臘牧師(Rev. Karl Friederich August Gutzlaff)。

雖天主教早於17世紀已踏足暹羅,但基督教首至暹羅始於1828年。荷蘭傳道會的郭實臘牧師聯同倫敦傳道會仲林牧師(Rev. Jacob Tomlin),(註:在《南京條約》前,華南沿海傳教士大多緊密聯系)二人從新加坡乘帆船沿馬來半島北上,四處於華人聚居地派發福音刊物,並於曼谷上岸。他倆見曼谷華人眾多,便致函美國浸信會,跟於緬甸浸信會宣教的耶德遜牧師(Rev. Adoniram Judson),鼓勵多派傳教士前來。期間,他們開始泰文新約聖經、英泰字典等翻譯工作,並領華僑文智弟兄歸主。

20170430_125052

華語福音初起時─心聯堂

1833年,美國浸信差會鍾斯牧師夫婦(Rev. & Mrs John Tayolor Jones)被差至曼谷,惜當時政府不許宣教士向暹羅人民傳道,故佈道群體集中於當地華僑,並為首三名華僑基督徒領洗。1834年粦為仁牧師夫婦(Rev. & Mrs. William Dean)受差乘船東至,無奈師母於新加坡難產離世,牧師託孤後隻身前往曼谷宣教,開始長達40多年的事奉。

經過宣教士們的犠牲和努力下,華僑基督徒漸增。1837年,美國浸信差會於曼谷三聘、米街尾越閣地區購置房屋作為禮拜堂,聯同11名華僑基督徒組成教會,在7月1日獻堂,粦為仁牧師為首任教牧,世上第一所華人教會終於成立。隨後,教會更開辦兩所學校,分別教授華文及泰文,讓泰民漸漸接觸福音,聖靈果子慢慢成長。

奈何,教會多次受火災波及而搬遷,加上會堂需以地名定立的政策關係,令這間開創歷史的教會,由初時沒有名字,至1924年名為「越閣堂」,再輾轉於1935年遷至泰文意思為心聯的「邁的集」路,而改名至「心聯堂」至今。

聖靈之火,星火燎原

聖靈火熱的心,從曼谷華人區燃起,1840年長老會來泰,為當地粵語、潮語及泰語群體服侍,長老會黃橋堂(潮語)、沙吞堂(粵語)先後成立。雖然當中經歷資源缺乏、差會傳教方向改變、教牧同工病患離泰等風雨,但在數間教會靠着主的保守,並相互扶持下安然度假過。教會、佈道所、學校紛紛在泰國不同地區逐漸成立,甚至在部份教會設施擴展期間得到泰王捐款支持。

此外,牧者們因在心聯堂事奉而深諳潮語,間接促成粦為仁牧師於1843年在香港先後建立香港潮州人浸禮會教會(已搬遷)跟長洲浸禮會教會(現存),以及耶士摩牧師(Rev. William Ashmore)於1858年建立廣東汕頭市礐石浸信會(現存),將曼谷、香港、潮汕三地的華人們,以福音緊扣起來。

1924年,各華人教會更聯成泰國華僑區教會聯絡中心,可見事工漸見規模,開始自立、自養。於上世紀30年代,心聯堂作為當時最大的教堂建築,成為宋尚節博士、楊濬哲等著名佈道家聚會之所。1939年會友得到宋尚節博士佈道奮興後,更與黃橋堂及沙啓堂組成佈道福音團,開始傳道。身處大時代,會友四處行出主愛,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心聯堂提供喪事協助及安排墓地服務,並協助從內地來泰之肢體等。直到70年代,會友已先後到泰北開荒,台灣等地侍奉,而當高棉及越南難民湧入泰境之時,會友更經常前往難民營作救助支援和傳道。

多年來,在會友不斷擴張主的殿堂下,今日已約有30所心聯堂分佈泰國各地,並設有真光中學為基督培育新一代精兵。而單以曼谷而言,目前除早前提及的浸信會心聯堂、長老會黃橋堂、沙吞堂外,還有浸信會懷恩堂(國語、普通話)、台語長老會(台語)、恩友堂、聖光堂等向華人傳揚福音。
DSC_8899

讓禾場不斷更新下去

放眼泰國這擁有約七千萬靈魂的禾場,縱使泰國憲法上賦予人民宗教自由,只要在各宗派基督教教會及差會組成的「泰國基督教總會」 (Church of Christ in Thailand,簡稱CCT)、「泰國基督教聯會」( 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Thailand,簡稱EFT)跟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hurch)旗下,基督教可自由傳道。可惜,在濃厚的異教文化氛圍下,泰國廣義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和異端)只佔全人口1.3%(約91萬人),在宣教事工上實在仍需努力。

今年7月2日,這間別具歷史意義、見證華語教會史,屹立於曼谷唐人街的心聯堂將踏入180週年,繼續為主傳揚福音。心聯堂現不但於每個主日以泰語、潮語進行崇拜,更提供國語、英語即時傳譯服務,以牧養今天來自馬來西亞、韓國、香港、台灣等會友需要。另外,亦分別提供免費中醫及西醫義診服務,讓街坊不但得到心靈上的醫治,亦可得到身體上的治理。

隨着1842年「南京條約」令中國開放五大港口通商,宣教士借此將福音傳入內地。這段華僑初創教會的傳奇,慢慢沉浸於眾多的感恩宣教事蹟之中,較少人提及。然而,隨着「21世紀海上絲路」的開拓,相信這將再次興起新一波福音廣傳的海浪,令禾場不斷更新,叫更多人心得到救贖。

泰國福音開創事情簡表

年份 事件
1828 郭實臘牧師聯同仲林牧師初蒞泰國。
1833 鍾斯牧師夫婦舉行首次浸禮。
1834 首位心聯堂教牧粦為仁牧師來泰。。
1837年7月1日 美國浸信差會建堂,會友共11人,粦為仁牧師為教牧,教會未有名字。
1840 長老會宣教士來泰。
1824 泰國教聯中心成立,並定教會名為「越閣堂」。
1824 現址獻堂,教會改名為心聯堂。
1935年9月14日 泰國教聯中心成立,並定教會名為「越閣堂」。
2017年7月2日 心聯堂180周年活動。

撰文:珮群
攝影:Tidus

(原文刊登在133期《天使心》月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