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平專欄】從小屋看寬恕復和

msg-bg_meitu_1

電影《天堂小屋》是從著名小說《小屋》(The Shack)所改編而成,電影中男主角深愛的幼女在一次家庭露營時不幸遇害。三年後他收到一封匿名信,邀請他到其女兒遇害的小屋見面。當時這位父親怒忿填胸、攜槍赴約。怎料在這小屋奇遇三位一體的神。神讓他看見已死的女兒在天堂遊樂、已死的父親主動要求與他復和。在這奇遇的起初,他對神有很多埋怨和指控:神,祢為何使我無辜的女兒慘遭壞人所害?但隨後經過一連串的掙扎和對話,最後他踏上了寬恕和復和之路。以下是一此重要的元素:

  1. 通過理性的掙扎

這位父親在與神的對話中,帶出對神很多的指控,為何惡人能逍遙法外,好人則要無辜受害?當他不斷在指控神的不公平,神就邀請他轉換角色,坐上神的寶座上,當上審判官,而神則變作指控者。指出一男主的爸爸作為教會領袖,卻時常醉酒、毒打無辜的妻兒,他是否應該受罰?當他聽完自己的不是,家人對他的不滿而且想作出一些惡意的報復,他明白一切並主動向神提出,以自己來代替他們入地獄。

  1. 情感的掙扎

很多人在尋求公平時,常常都會忘記自己對別人的不公。從理性的角度,天子犯法,也要與庶民同罪,在法律下人人平等。但當看見自己深愛的人受罰,很多人都會求情,希望法官特赦,從輕法落,甚至容許自己去代罪。這就是愛,愛能超越公義的要求,神為了他所愛的子民,甘願以自己的獨生子,就是自己,去為人贖罪。

  1. 意志的決定

在劇中,神多次問這位父親,你願意饒恕這位殺害你女兒的壞人嗎?起初他是甚不願意,但神不會勉強我們,總是在邀請和等待。寬恕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用意志去克服內心的不願。神多次讓這位父親知道,他是有自由去選擇寬恕與否。寬恕能叫人放下自己的執着和痛苦,使人得着釋放和真正的自由。而寬恕可能要做很多次,才能逐漸放下冤仇!

  1. 看到永恆的盼望

這位父親在這小屋奇遇中,看見了天堂。他的女兒在那裏生活得很開心。有一天他會與女兒在天堂相聚,死亡不能使他和女兒永遠隔開。這永恆的希望和看見,有助他放下現世短暫的痛苦和仇恨。

總結:

當人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使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和痛苦。這些經歷,可能叫我們一世也不會忘記,但我們可學習寬恕、放下心中的痛苦和仇恨。要放下一件事,往往需要跨越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的爭扎。寬恕也是一種要用意志去決定的過程,很多都不是一時三刻就可達到。神如何寬恕我們,祂也想我們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寬恕不等於復和,寬恕是單方面的,而復和則是雙方面都要付出和改過,相方才可漸漸恢復和好如初的關係。最後這位爸爸願意從小屋的歷奇回到現實的世界裏,向家人道歉,自我改善,謀求與受過自己傷害的妻兒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