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書介】《睇電影,學神學》

bg_meitu_3

據《美國電影協會2016年全球電影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整體票房表現平平:全球票房收入達 386 億美元(約 2659.23億人民幣),較2015年僅上升 1%;北美票房則同期增長了2%,總票房達 114 億美元(約785.34人民幣)。不過,2016 年全球電影市場報告也為我們揭示了一些電影市場的重大變化:

  1. 海外電影市場增長趨勢放緩,自273億美元降至272億美元。中國仍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票房為 66 億美元)並領頭海外市場,票房增幅為4%(按人民幣計算)。
  2. 白人電影觀眾下降,少數族裔觀眾上升。亞洲和其他人種電影觀眾成電影愛好者最快增長人群(人數量 560 萬),人均觀影數達5部/年。
  3. 女性和少數族裔觀眾締造了年度票房大片。
  4. 數位化革命完成。現在全球數位化影院比例已達 95%。
  5. 亞洲觀眾比北美觀眾更喜歡3D電影。
  6. 獨立製作增長,製片廠出品量下滑。

從上述報告的趨勢反映出:亞洲,特別是中國是重要的電影觀眾市場。

不過,一貫敢說敢言的中國內地導演馮小剛稱:「中國垃圾電影橫行,和大批垃圾觀眾密不可分」。

如果這話是對的,培養中國電影觀眾的欣賞能力,對提升中國電影的地位也有好處。

事實上,如果我們懂得欣賞電影,我們更可以藉着拆解電影的表達,探究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文化內涵甚至信仰反省。

在歷史上,固然有一批基督教或宗教電影,直接在電影中表現宗教的元素和價值,但更多是商業性電影,當中也可能隱藏着宗教的主題和信仰反省。


喜歡我們的事工

請按此奉獻支持


在雷競業等神學工作者合撰的《睇電影,學神學》一書,透過多套的電影,包括《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愛・別讓我走》、《機場客運站》、《情書》、《末路狂花》、《戰火浮生》等。嚴格上,除了《戰火浮生》一片是直接討論宣教和宗教題材外,其他絕大部份都是商業性的電影,但是在神學工作者眼中,都能看中電影中的宗教內涵。因此,是否宗教電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從甚麼角度切入去探討電影的主旨。

正如在、《猩凶革命》等猿人電影系列,可以再思到人的角色和位置。從《機場客運站》電影中,也可以將機場客運大樓與曠野的空間作出比較。從《末路狂花》的電影中,可以看出罪惡和罪惡背後的社會制度問題。

教會是保守的群體,早年一些華人教會教牧甚至反對信徒進電影院看電影。現在當然不至如此。事實上,在媒體發達的時代,人們除了可以在電影院內欣賞電影外,還可以通過錄影帶、光碟、電視、互聯網等各種媒體接觸到電影。因此,與其叫信眾逃避電影,不如提升信徒的信仰水準和批判電影的能力。

事實上,宗教電影是一個小眾的題材,如果將餅做大,更值得我們深思。

書名:《睇電影,學神學》
作者:雷競業、趙崇明、湯紹源等
出版社:宣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初版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請參閱137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

TEXT/老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