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順 我是神國的代表

shun_1150x600

中國著名高爾夫球手吳阿順,曾代表中國參加2016年奧運,並各兩次獲得歐巡賽和日巡賽冠軍,是首位在中國本土和歐洲大陸同時贏得歐洲賽的中國球員,但最重要的是,他不只是代表中國出戰,也是代表上帝而戰。

32歲的阿順,自16歲接觸高爾夫球,全靠恩師多年來的親自指導,不只在球技上,也在生活上作出教育,更使他認識信仰,讓神成為他一生的倚靠。帶着神國代表的獨特身份,走過艱苦的訓練和比賽,經歷高低跌宕,體會神一直的看顧與同在,造就精彩的一生。

一切從籃球開始

愛運動的阿順,小時候是籃球愛好者,與爸媽及姐姐一起住在老家福建漳州,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就是他接觸高爾夫球的起步點。他說:「打高爾夫球不像打籃球與別人鬥爭,而是跟自己鬥爭,屬於自我修練,不論球技、心態、思維、管理各方面,都要戰勝自己。」

阿順笑說小時候最愛打架,不愛讀書,卻因為打籃球接觸高爾夫球運動,事情該由他16歲那年說起。

那年暑假,有天他在學校打籃球,校舍操場上突然來了一百多位學生在跑步,第二天這景況再次重演,不同的是一直在旁觀察的宋明峰老師看中了他,請他加入跑步的行列。「後來才知道這是高爾夫球的耐力測試。我被宋老師邀請參加選拔,跑了四天,由每天50圈、75圈到最後的100圈,之後還有其他項目的關卡:力量、協調、爆發力、抗壓力等的測試,最後只選了十多人。」

一般高爾夫球手都是由6歲開始訓練,當年16歲的阿順起步算是比較遲了。這位半途出身的高爾夫球手,遇上也是半途出身的宋老師,眼光獨到的發掘了他。「那時候我根本未聽過甚麼是高爾夫球。老師說是一種運動,我就想運動我喜歡,願意嘗試。爸媽很開明,當我選擇要去打球的時候,他們也贊同,給我選擇的自由,由此展開運動員生涯。」阿順回憶着過往的一點一滴,感恩家人一直的支持,也感恩他的伯樂—宋老師,改變了這個調皮的小伙子。


喜歡我們的事工

請按此奉獻支持


遇上伯樂

說到宋老師,他也有着獨特的經歷。他是台灣人,在當地賣香菇,一次機會下到香港工作,後向公司自薦到中國內地辦教育,在有心人的的財政支持下建立學校,更教授當地孩子打高爾夫球,沒有比賽經驗的他,竟憑着滿腔熱誠鑽研技術,成為世界前五十名高球教練中唯一的台灣人!

而漳州的農村水稻田與九龍江沙灘,便是阿順和其他學員揮出一桿又一桿的起步訓練場。宋老師教他們打球,也為他們補習功課,多年後更把阿順送到美國,成就今天這位堅毅不屈的著名高爾夫球手。

是老師,也是家人

一次宋老師帶着阿順到上海拜訪一位指導過很多頂尖職業選手的教練。他們懷着希望、滿有信心的向他討教,結果被潑冷水、冷言相待,該教練更嚷他們不要再打球了,徹底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在回程的火車上,他們二人都哭了,宋老師卻說回去要努力「殺回來」,後來真的成功了,這是他們師徒間深刻的一次經歷,在以後的路上成為一種激勵。

關係親密的師徒,也有爭執的時刻。阿順回想昔日初時學打球時,不知道甚麼是高爾夫球,所以對老師十分服從。當他慢慢地有一些閱歷、判斷和認知,與老師持有不同意見時會引起爭執,「老師會讓我試試自己的方法,也試試他的方法,對比下才發現很多時候老師的建議是對的!」他笑說是自己吃虧了,但很感謝老師的開明和包容。

十多年的朝夕相對,二人關係緊密,亦師、亦兄、亦屬靈同行者,猶如印度賣座電影《打死不離三父女》一樣,老師就像那位摔跤爸爸,在訓練和生活上十分嚴格,最後教導出這個中國冠軍;而阿順就像電影中的女兒一樣,經過多年刻苦訓練,成就傳奇一生。

「老師就像我的父母一樣帶着我、教導我,我對他很敬畏。但他實際上只比我年長13歲,當我長大後,會跟他聊心事,他又給我建議,我當他如哥哥一樣。」阿順述說與老師的微妙關係,更重要的是老師讓他認識福音,恍如上帝派來的使者,領他到神的面前,使他能在真道中成長。

一生的福氣

阿順的家鄉是拜偶像的,進了球隊後,有次香港的支持者和一位師母於2001年時到訪,把福音帶給他們。這是他第一次接觸福音,之後宋老師規定阿順每天晚上都要讀經,也要去教會,讓他開始思想人生要朝哪個方面走,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想我也許還找不到目標與方向,生命也不會如此精彩。沒有耶穌住在心裏,就不會造就今天的自己。也許會因着自己的成績變得驕傲,仗恃有點天份,會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是靠自己,卻看不到旁邊很多人的協助。」相信這一份謙卑的心,是我們作為基督徒需要學習的樣式。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39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

TEXT/Jodie Ho
PHOTO/Ti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