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在哪裏? I Can Only Imagine唱出摯愛親情

I Can Only Imagine_1150x600

TEXT/ Jodie Ho、Winnie Wong

PHOTO/ 互聯網

當我們在天堂與耶穌面對面時,我們會怎樣?當我們被主的榮光包圍時,我們會怎樣?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美國福音樂團MercyMe主唱人Bart Millard的腦海中,促使他創作出〈I Can Only Imagine〉這首福音單曲。出乎意料地,歌曲極受歡迎,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銷量最高的福音歌曲。而歌曲背後的故事,更在今年被拍成同名電影《I Can Only Imagine》,將於五月在本港上映。今期《電影心》先來介紹這首在美國膾炙人口福音歌曲,背後的動人故事。

天堂是怎樣的?

Bart Millard生於一個破碎家庭,母親在他三歲時便拋夫棄子,剩下Bart、他哥哥Stephen與父親Arthur相依為命。Arthur少年時由於在運動上表現出色,本想成為職業足球員,卻因一次工業意外,昏迷了一星期。自此以後,他便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還經常虐打兒子。但每次打完之後,他又會對兒子道歉,然後父子就會靠在一起看電視,父子關係就在一種互相怨懟卻又互相渴求之中拉扯着。為了拉近與父親的關係,Bart在高中時更成為美式足球隊員,卻因比賽受傷而轉入合唱團。

後來Arthur被發現患上癌症,只剩下四年壽命,父子的關係開始變好,Arthur也不再嘲笑兒子到教會侍奉。對於這段時間,Bart形容為一個救贖的過程:「若神能夠改變我的父親,就能夠改變任何人。」慢慢地,父子藉着主的愛漸漸修補了裂痕,像朋友般無所不談,Arthur更極力支持Bart追尋他的歌星夢。

1991年,Arthur因癌病逝世,當時Bart只有十九歲,第一次,他向主發怒:「終於得到一位我渴望的父親時,他離開我而去了!」當教會的弟兄姊妹告訴Bart,父親是去了名為「天堂」的美好地方,更指如果他的父親可以選擇留在天上或是回到地上,肯定會選擇留在天上。Bart便不斷思考天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何父親寧願與他分開,也要在天堂居住?假若見到耶穌會有多高興?他會在耶穌面前起舞嗎?還是會跪拜在地下?

畢業後,Bart投身教會事工,讓祖母十分擔憂,對他說:「憐憫我(Mercy me),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吧!」為銘記祖母這句話,Bart便用了MercyMe作為他與教會三名好友的樂團名稱。此後Bart在音樂侍奉道路上默默耕耘,成為一名音樂傳道人。

多年來,Bart一直希望透過想像父親在天堂生活的模樣,寫下歌曲記念他,但卻一直沒有成功。直至1999年的一天,〈I Can Only Imagine〉的歌詞在他腦海盤旋,只花了十分鐘就完成,無需再修改,並成為專輯〈The Worship Project〉中最後一首歌曲。

假若見到耶穌會有多高興?會在耶穌面前起舞嗎?還是會跪拜在地下?

撫慰千萬心靈

Bart剖白創作這首歌曲的心情時指:「小時候我只是個受到驚嚇的孩子,美好的時光全和音樂息息相關。我相信透過音樂能改變生活,正因為如此,我沉醉在福音的世界中。但父親是個悲觀、受到現實生活折磨,對任何事都不抱希望的人。對他來說,生活不存在着希望。直到神的力量滲透進他的生活,一切就從此改變,神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現在我的父親和這首歌已密不可分。」

由於這首歌是出自Bart心底最深處的親身感受,醫治了許多人的心靈。「很多人問這首歌為何會有如此救贖的力量?我相信內心深處,我們都希望被改變,藉由神改變生命,我總是懷抱着再次見到我父親的可能。」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43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