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管家專欄】瀕危物種與環保教育

C11A0684

同學以雪豹、南極企鵝及白老虎造型於台上進行話劇表演,讓觀眾了解牠們正面對的威脅,呼籲保育瀕危物種。

TEXT & PHOTO/世界綠色組織

平塔島象龜「孤獨喬治」離世、白犀牛「蘇丹」老死;牠們的死亡不僅只是一個生命的完結,還代表着又一種物種可能已在地球上消失。更可悲的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制定《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便有超過2萬6千個物種正受絕種的威脅,遠在香港的我們應如何保育這些瀕危物種?

 

事實上,繼6,5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後,現今正在上演着史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每年有至少1萬種生物絕種,即平均一小時就有1種物種在地球絕跡,直至本世紀中期,更可能有3成至5成的物種「被消失」。

 

雖然絕種屬於自然現象,然而科學家估計,現時物種滅種的速度卻是自然現象的1千至1萬倍。過往五次生物大滅絕成因包括隕石撞擊、火山爆發及氣候變化等,然而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卻是人類;99%的受威脅物種因為人類活動引致棲息地消失、外來物種引入及全球暖化而面臨絕種危機。

 

每種生物都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個物種的消失,可能引發連鎖效應,令其他物種隨之而消失,結果造成生態崩潰(Ecological Collapse)。以全球最大熱帶珊瑚礁──澳洲大堡礁為例;便因全球暖化造成海水溫度上升,加上海洋酸化,令該處近半珊瑚礁群白化,使不少海洋生物因失去珊瑚作為棲息地而瀕危。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們的消費選擇亦是幫兇。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護膚產品、洗頭水及巧克力中經常用到棕櫚油。而為了種植可生產棕櫚油的油棕樹,印尼熱帶雨林的面積愈見縮小,導致紅毛猩猩數量銳減,每天便有25隻「極度瀕危」的印尼紅毛猩猩因此而死亡。

 

各國政府實施了不少保育瀕危物種政策,如中國2016年宣佈的中國象牙貿易禁令,禁止所有國內的象牙加工及銷售,有望拯救非洲大象免被盜獵者殺害。當然除了政府政策,公眾教育亦不能缺少。今年世界綠色組織連續第二屆舉辦「瀕危動物扮『野』步行大賽」,安排專業設計師及相關專才以到校工作坊形式,教授小學生製作瀕危動物面具,誘發他們的對瀕危動物的興趣及認識。

 

已連續第二年支持活動的著名設計師陳艇笑言,今年指導的學生年紀更輕,挑戰更大,但仍「與同學仔玩得好開心!」本身育有兩名小孩的他亦承認,現今社會消費主導,孩子們較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及動物,此類活動更能推動小朋友主動認識動物、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所以「我希望教的不只是技巧,還有傳遞愛護動物,尊重大自然的心給孩子!」

 

當中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林詩詠校長很贊同活動「寓學習於樂趣中」的理念。她續指,校方平日常將環保教育滲入不同活動。今次除了期望增加同學的創造力,加深他們對瀕危動物的印象之餘,「不只小朋友,我們期望他們能將這些環保訊息帶回家,感染家長一起為環保出力!」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51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