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懼色》用愛讓這地方自由

Facebook Banner_201705-08TEXT/Jodie

《愛無懼色》電影改編自2006年出版的小說《Colour Bar》。兩位電影監製早於2010年買下這書的版權,導演及一聚演員均被故事所感動,花了整整六年時間拍攝,將這個真實故事呈現觀眾眼前。

故事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萌芽之時。當時非洲貝專納為英國的保護國,其王子塞雷茨(大衛奧耶路和David Oyelowo飾)於英國留學時,遇上白人女子露芙(露莎蒙碧姬Rosamund Pike飾),他們的婚姻挑起了種族議題,更甚影響兩國之間的政治社會意向。兩人無懼外界打壓,仍攜手為貝專納這地爭取最大得益。在他們的努力下,貝專納於1966年脫離英國宣告獨立,成為民主國家博茨瓦納, 而塞雷茨則為第一任總統。

被限制,還是自我妥協?
昔日的「種族隔離政策」將黑人和白人劃分,在教育、醫療、海灘及其他公共服務都實行隔離,地位懸殊。塞雷茨不顧俗世眼光,娶了露芙。且因為他曾留學,見識到英國的種種,使他立下宏志要扭轉貝專納被統治且被隔離的形勢,他流着淚向族人宣告:「人無法自主,就沒有自由!」族人回應他一句:「甘霖」,是恩賜下雨、慶祝的意思。

在族人眼中,他們對於正身處的境況只有無奈的接受,因為他們看為沒能力改變。塞雷茨則以與眾不同的目光觀察自己的國家,深感痛楚。往往我們在一個困境中,就會被環境所蒙蔽,看不到出路。當有人給予你意見時,你會選擇聆聽,還是拒絕呢?拒絕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害怕再次改變、禍害更大?學習扭轉一下目光,跳出自我框架,從一個未曾嘗試的角度去再看一次,也許出路就近在咫尺。

接納是正視別人與自己的不同與差異。

接納是第一步
當塞雷茨回英國處理貝專納繼承權問題時,只剩下露芙一人留守這個初次踏足、充滿歧視眼光的地方。在孤立無援之下,塞雷茨的妹妹納萊迪成為第一個願意接納她、幫助她的人。露芙亦積極融入當地的生活,她努力學習當地語言,與當地族人主動溝通並一同工作。在種族隔離底下,她仍決定在當地的醫院生產,拒絕到白人醫院,她的舉動都被族人看在眼內深受感動。

接納是正視別人與自己的不同與差異。納萊迪的接納對露芙來說是個重大的轉變,讓露芙在建立關係的重要關卡中踏出一步。這聯想到《聖經》中,耶穌接納稅吏和痲瘋病人。不管我們身份如何、別人如何看待你,但神早已接納我們,祂看重人的價值,視祂所創造的我們如瑰寶。明瞭神已接納我們,我們就應學習接納自己,繼而懂得接納別人。

聚集微小力量

塞雷茨到英國被通知禁止再踏入自己的國家,這對他而言是天大的噩耗。他不單為自己能回國繼位極力爭取,亦努力為國家力謀福祉。經過長達多年的申訴與處理,並得到露芙和各方少數支持者的幫助下,最終讓他能重返家園,成為第一任總統。

塞雷茨單憑個人努力也未能成功回家,就在絕望之時,露芙與支持者出現讓局勢得以扭轉。由此可見,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若把每個人微小的力量聚集一起,則能事半功倍。無論你多有才華、熱誠和信心,總有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學習放下自己,接受別人的幫助,建立彼此,讓大家都得到益處。同行不是承認自己軟弱,而是彼此扶持,互相擔當。

同行不是承認自己軟弱,而是彼此扶持,互相擔當。

當不可能變成可能

塞雷茨與露芙的付出,可謂不只改變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更甚是對後世的影響。曼德拉曾在被監禁時,寫信給博茨瓦納這地:「我們還有很多要向你們學習。」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或不能保證成功。即使前路渺茫,面對種種限制,但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只要堅持,就能看到曙光。

 愛無懼色《電影心》人生熱線:

 1.故事世界「奇處境」:貝專納黑人王子塞雷茨娶了白人女子露芙。
2.想不通的「大問題」:兩人的婚姻挑起了兩國種族議題。
3.問題引伸「大災難」:塞雷茨被英國禁足,下令不能回國。
4.災難的「解救法」:塞雷茨得到露芙與支持者的幫忙得以回國。
5.標誌性的「符號信息」:被劃分的白人區域。

(內容節錄自2017年5月號《電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