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樂電影治療室】《編寫美好時光》美好時光,何時何刻?

Print《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 directed by Lone Sherfig, 2016),導演朗舒菲根據小說“Their Finest Hour and a Half”(原著作者 Lissa Evans)改編。電影由英國廣播公司的電影部門(BBC films)出品,結集了許多優秀的英國演員,尤其是英國家傳戶曉的老牌諧星Bill Nighy,他於《真的戀愛了》 (Love Actually) 演出,總教人懷念。

《編》的故事關於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從事廣告文案的女主角 Catrin Cole (Gemma Arterton飾)被邀請加入英國政府情報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的電影分部,負責為英國戰時的官方宣傳電影加入「女性觀點」(Female Viewpoints),她遇上資深編劇男主角 Tom Buckley(Sam Claflin 飾),可是,他比較大男人,處處挖苦溫柔且嬌弱的她,她對編寫劇本(Scriptwriting)的技巧一竅不通,卻要在有限時間、宣傳考慮、政治審查、美國電影發行壓力、大眾趣味的多重壓力下,日夜趕寫劇本,編寫歌頌英國人及聯軍於法國鄧寇克(Dunkirk)行動中撤退時,一對威爾斯德文郡姊妹以一艘小漁船拯救多名撤退法國軍人的英勇事蹟劇本。男女主角間的默契和愛苗在編寫劇本期間悄悄地滋長(女主角的畫家情人偷情,她把戒指掉進垃圾桶裏),然而,戰事惡化、空炸隆隆,連片場也被炸爛,電影拍攝也面臨難以估量的困境。

戰爭,人類最大的自私病源
《編寫美好時光》淡化二次世界戰爭爆發背後複雜的政治、歷史、軍事原因。例如:希特拉相信泛日耳曼主義、反猶太主義、反共主義,他高舉所謂「優等民族」(德語:Herrenrasse)。種族淨化政策的基礎來自法國人阿瑟•德•戈平瑙的優生學、種族主義及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在納粹德國得到全面的推展,以經濟理由將不具生產力的人口以各種方法處理掉,甚至屠殺,以阻止他們繁衍後代,並要求每個國民都必須保持強健的體魄。其實,真正引發戰爭的原罪,是人對其他民族的滅絕。對自己民族過度自重和自私,是欠缺對普世民族的平等尊重。然而,這個極為重要的原因,電影均沒有「點睛」式提示,可說是一種遺憾。

追溯主流電影的創作取向和軌跡,這種「簡單化的政治背景、過度浪漫化處理的三角關係」式的處理,其本質上非常荷里活。大家試想想,舉世知名的《鐵達尼號》中Jack和Rose的浪漫愛情、《珍珠港》(Pearl Harbor)的三角戀,均是突顯愛情的波瀾而簡化政治。

電影,藝術高於政治
「官方政治宣傳電影」 (Official Political Propaganda) 總是吃力不討好的。然而,政治領袖們:列寧、毛澤東、希特拉、金日成,這些代表獨裁或強權的政治領袖都不約而同地借用電影的視覺性,對大部份群眾(尤其是文盲)進行宣傳、鼓動跟麻醉。電影批判家很敏感於這種政宣電影,因為,電影藝術本高於政治任務。所以,政治宣傳電影一般欠缺藝術的單純性和獨特性。就像我們不太欣賞政府宣傳片或硬性植入的產品廣告,道理異曲同工,因為觀眾都認為這些目的性太明顯、不自然。

然而,筆者很欣賞《編》帶着英式幽默和自嘲性笑料,卻從這種尷尬中擺脫出來。雖然,《編》很明確地說拍攝「能在戰時鼓舞人心的電影,才是重點」,儘管這種官方式的政治宣傳電影不算真實。然而,這些都毫不左右大局,因為,戰時已絕望的觀眾心中,需要的,不再是赤裸裸的殘酷粗糙的現實,而是帶點樂觀、美化、和女性地位提升的結局(宏觀視點)。

電影,成為戰爭最重要的治療藥方
另一方面,《編》鼓舞着喜歡以文字編寫劇本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到文字的創作魔力和被重視(片末,拉開的鏡頭 Tracking Back Shot,看見Scriptwriting)。電影結局時,無法脫離愛人Tom Buckley意外死亡暗陰影的Catrin Cole終於鼓起勇氣,走進漆黑的戲院裏,親眼看看這個她和他孕育的嬰兒(電影)。當她看見身旁的男女觀眾均淚光泛泛時,才明白自己編劇才華的存在價值,使她回心轉意,重新投進另一個劇本世界裏。其實,「電影」對二戰一代人有治療作用,而「編劇/寫作」,則是對她內心創傷的精神和心靈的治療,自此,她成為他對電影堅持的精神傳承(微觀視點)。

故事裏,她本來曾拒絕他的求婚,然而,當她感悟到人生無常,更甚在戰亂之時,為何不把握當下,勇敢去愛呢?當初,Catrin Cole被邀請編寫電影分部時,是希望她能從女性角度和感受,寫多些「婆媽對白」。結局裏,我們都知道這些並非婆媽對白,而是女性意識和平權之始。之後,女性運動、投票權、職場上的同工同酬等,已是大家熟悉的事。

誠然,這是一部深具誠意的英國電影,讓我們看到一些很初心、很有感覺的東西,尤其是昔日倫敦之美、皇室血統的英國味、電影工作者的堅持和愛,以及拍攝電影背後的種種不為人道的艱苦和心血!

(內容節錄自2017年8月號《電影心》)

陳家樂博士 電影導演和編劇,首位華人電影學者研究、
教授和發表「電影治療學」(Cinema Therapy)學說,
並於大學教授電影編劇、導演和電影文化批判理論。
電郵:sobelch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