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瓦器 陳康牧師


陳康牧師自小學琴,在教會參與領詩、敬拜;大學時主修音樂,立志一生以音樂事奉。從神學院教書,成為香港浸信教會(下稱「堅浸」)兼職音樂傳道人,再成為堅浸主任牧師,他與我們分享多年來對音樂的熱誠、對祟拜的堅持以及對上帝的信心,如何帶領他走過逆境,與堅浸會眾一起共度120周年慶典,並穿上屬靈的軍裝,在未知的挑戰中展望2022。

學成歸來,擴闊音樂傳道的視野

陳康牧師於1980年前往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修讀音樂碩士,同時接受了神學訓練,在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上,也擴闊了對於音樂傳道(Music Ministry)在教會作為全職事奉的可能性。
80、90年代,教會對於音樂事奉的理解停留於唱歌、彈琴、詩班指揮等,然而,音樂神學的牧職訓練,則以牧養、祟拜作起始點。「當中包括如何選擇詩歌、如何訓練團隊、如何在祟拜裏運用音樂,以及對於整個服侍團隊的牧養,如何提升他們的屬靈生命,如何正確地看待祟拜,並不視之為一個表演,而是一個互相連結、幫助,如《歌羅西書》3章16節所言:『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 歌頌上帝。』」
「我較着重詩歌在整個祟拜當中如何做到起、承、轉、合。懂得音樂,又懂得神學,便會格外留心每首詩歌,在音樂的表達上所呈現的氣氛。進一步配合祟拜流程及信息的重點,視之為一個整體作出編排,例如在特定時刻,到底是需要平靜的信息,還是要激發人心,立下心志?這些都會全面地考量。」

推動本地基督教聖樂教育

今天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的香港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原來在創始初期,陳牧師也有參與其中,陳永生校長就是與陳牧師在浸會學院一起修讀音樂的同學。「大三四時,我們一起有個dream,將來一起開一間音樂學校,讓音樂教育可以平民化一點。後來我去了美國神學院讀音樂,陳校長當時去了西班牙主修結他。如是者,在1986、87年時,當我們都學成歸來,便開始籌措開這間音樂學校。當時借了匯基書院的一間音樂室,就這樣開始的,最早期就只有我們兩位老師。」後來,陳牧師加入了浸會神學院,擔任全職教學的工作,便沒有再繼續參與音樂學校的事工。1993至96年間,陳牧師前往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修讀音樂藝術博士,主修合唱指揮,回港後,仍有為他們指揮合唱團。
此外,陳牧師也不遺餘力地推廣香港聖詩頌唱的文化。源起於加拿大BC省首位華人省督林思齊博士,有見現代詩歌敬拜文化過於追捧潮流,希望提倡教會保存聖樂聖詩的傳統。林思齊博士成立了加拿大聖詩會後,也邀請香港的好友,一同推動傳統聖詩的頌唱,由陸趙鈞鴻博士、孔憲紹博士任正、副主席,陳牧師則擔任音樂總監,後來出任香港聖詩會會長至今。在過去多年來,聖詩會每年都辦大型音樂祟拜頌唱,並邀請不同機構、教會、大專詩班參與。目的是重尋傳統聖詩,透過管風琴、管弦樂團的伴奏、重新的編曲,以不同的唱頌方式去重新演繹經典「舊曲」,一改大眾對於傳統聖詩沉悶刻板的印象。

( 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88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