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認識你》─ 我選擇原諒_________。

imagine_1150_meitu_3

PHOTO/ 曙光影視
TEXT/珮群
「錯失太易,愛得太遲」瑯瑯上口的歌詞,無奈知易行難,我們不斷地「重覆犯錯」。更痛苦是我們最容易錯過的愛、最容易傷害的人,經常是與生命連結得最親近的家人。

電影《想更認識你》(I Can Only Imagine)改編自美國福音樂團憐憫我(MercyMe)的雙白金暢銷熱播同名歌曲〈我只能想像〉(I Can Only Imagine)原創者Bart Millard的心路歷程。細說他那自小經歷家暴、被遺棄等傷痕纍纍的心靈,甚至遇上信主多年依然無法解開仇恨的生命,如何轉變去活出「無法想像」的新生。

有故事的歌來自有故事的人
自小熱愛音樂、喜愛天馬行空創作的巴特米勒(Bart Millard)(米高芬尼飾),在母親的支持下尋夢。可惜,父親亞瑟(丹尼斯奎爾飾)對他和其母親的家暴,叫她遺下巴特離開家庭。期間,巴特雖找到信仰,亦有女友莎倫(麥迪蓮卡露飾)和友人互相扶持,但只能藉美式足球討好父親,誠惶誠恐地長大。及後,他意外地遇上伯樂,成立MercyMe樂團四處演唱,於音樂夢路上漸露光芒。正當璀璨人生正要開始之際,才發現毀滅他人生的機關亦同時啟動……

imagine_1150_2

從ForGET(忘記)到ForGIVE(寬恕)
電影有別於一般勵志故事,沒有猶如童話故事式般說教。相反寫實地描寫無論是否信徒,內心同樣會有跨不過去的黑洞,行出愛與寬恕亦沒有想像般容易。就如片中自小被父親虐待的巴特當面對及後已信主的父親乞求原諒時,便說出很精警的句子:「神原諒你,但我不原諒你!」那我們怎樣才能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呢?

當問起受害者的過往,經常有兩種說法:一是對其恨之入骨;一是選擇遺忘。就如巴特,最初他以為離開家鄉跟樂團隊友們四處演唱,忙於樂迷的歡呼聲內追逐,便能忘記傷痛,走出黑暗。遺憾地,事實並非如此。他內心的裂痕,令他竭盡全力仍未能唱出經理人的要求,事業出現危機。雖他意識到必需回家面對父親,重新認識自己才能解開心結。可惜縱使他看見父親信主後已一改常態,但依然無法單單以一句「對不起」將所有仇恨一筆勾銷。

也許我們能在ForGET(忘記)跟ForGIVE(寬恕)這兩個英文單字找到提醒,當中包含了兩個有趣的單字:GET(得到)跟GIVE(給予)。「得到」往往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當我們心靈因各種「得不到」的滿足而受傷,進而「選擇」逃避,口中則以遺忘為由自欺欺人。相反,「給予」則以為對方付出作出發點,易地而處、體諒對方的難處,沒有忘記傷痛但容許對方有機會改過,彼此溝通重建關係。真正的寬恕,往往是先願意真誠地為對方付出時間、心力的「選擇」開始。

一如電影尾聲時,巴特跟父親因着福音而改變,他們「選擇」為對方付出,彼此接納。最後跟父親猶如弟兄般,進一步認識彼此,重修兒時的吉普車,寫上神早為他準備「選擇原諒誰」的填充題。

我們可曾跟主角巴特一樣,因恐懼面對心底的傷口而逃避?沒錯,正視心靈傷口,跟傷害自己的人復和絕對需要勇氣,但若這是終止傷痛的良藥,你想選擇逃避或是面對?

imagine_1150_4

傷痕,代代相傳?
電影同時亦提出了我們都要面對原生家庭對自己、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延伸出來的問題。每個人都有父母,他們除了生理上遺傳獨一無二的基因給我們之外,同樣傳承了他們情感上的缺失給我們,隨着時間過去,再延伸給我們的下一代。

巴特的父親亞瑟,他沒法面對自己未能達成夢想的遺憾,鬱鬱不得志加上經濟壓力,多年來打壓巴特追夢的志向,甚至虐打妻兒。於驚嚇中成長的巴特,本以為母親是最大的靠山,但口口聲聲說愛他的母親,卻亳無預警地離他而去,留下他獨自面對亞瑟這頭「怪獸」,那種被遺棄的感覺,無疑對巴特造成二次傷害。

雙重傷害沒有因巴特返教會中止,而缺乏父愛及安全感的成長過程,更讓巴特不惜傷害深愛他的女友莎倫,急不及待離家「流浪」逃離父親。直至他歸家正視自己,他竟「照辦煮碗」用回父親兒時用餐碟虐打他的方法施於父親身上。

人總會軟弱,很多時候,家庭中父母未有如上帝般疼愛孩子,而孩子亦沒有如《聖經》教導般敬愛雙親,反之因各種恩怨、誤解、壓力而引起言語上、肢體上的衝突或偏頗,將愛扭曲最後傷人傷己,造成完美的缺憾。

你離開以後
當親人走了之後,原本想說出來的愛、想罵出口的恨,彷彿瞬間成為泡影。結果,內心猶如失去方向的小船,心中有千言萬語,可恨講不出聲。好像巴特在剛得到父愛時,上帝卻接父親返回天家,當他重新登上巡迴演唱的旅行車,心境就如他最初所說:「猶如流浪一樣。」不禁問上帝為何如此不公平。

在求問神的過程中,他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得以釋懷的同時,更找到治癒自己喪親之痛的最佳方法─創作。回首一看,巴特豐富的想像力其實是由他母親自小培養。曾傷害他的父母,雖已遠離了他,但他們卻留下愛與希望,讓他明白天堂就在身邊。

結果,巴特掛念並開始想像父親在天堂裏生活的模樣,他曾說:「想像父親在天堂的生活,可以令我忘記他已離開人世的事實。」因此創作出燴炙人口的詩歌〈我只能想像〉(I Can Only Imagine),從心底唱出撼動心弦的樂曲,透過旋律安慰了不少人的心靈,甚至彷彿得到父親的肯定。

imagine_1150_meitu_4

只能想像的奇異恩典
故事中,經歷人生高低起伏的巴特終明白上帝的心意,神不但將本以為無藥可救的父親成功扭轉,成為令兒子敬重的父親,更以父親的逝世和母親的栽培來醫治他多年來心底的傷痛,讓他重新學習愛的真諦。

有時候,即使是信徒,也未能真正體會到神的恩典確實是如何長闊高深,主的智慧跟帶領根本超乎了我們可以想像的範疇。主的恩典猶如《聖經》中出現的神蹟般奇異,將所有不能改變的人與事完全扭轉。我們惟有信靠祂,進一步認識祂,藉着基督十架的愛滅了冤仇,與神與人復和,變成新造的人,與祂同行。當我們作出如此選擇,就能如電影中巴特被鼓勵那句一樣:「由毛蟲變成蝴蝶」,擁抱煥然一新的人生。

        《想更認識你》《 電影心》人生熱線:

  1. 故事世界「奇處境」:巴特從怨恨父母到寬恕雙親的過程。
  2. 想不通的大問題:我如何原諒曾不斷傷害我的親人?
  3. 問題引伸「大災難」:逃避傷痛源頭,任由憎恨蠶食心靈。
  4. 災難的「解救法」:彼此打開心窗認識、體諒、寬恕對方。
  5. 標誌性的「符號信息」:福音營筆記本中選擇饒恕誰的填充題。

    (內容節錄自《電影心》2018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