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想更認識你》電影發行商Dora ─用好電影回應生命

dora_banner

PHOTO/Tidus、曙光影視
TEXT/珮群

《想更認識你》於美國上映即口碑載道,創出票房奇蹟。電影能在香港放映,全靠電影發行商曙光影視獨具慧眼。其創辦人第三代基督徒辜俊萍(Dora)更跟《電影心》分享購片時的心路歷程,以及為社會、為觀眾帶來曙光的願景。

被扭曲的愛 「I love you」竟成傷害
「現在香港社會、家庭充斥不少問題,不但離婚率高,人與人之間亦愈來愈冷漠。電影《想更認識你》談及復和,還有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包含着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類似題材的電影香港較少見,但我深信這正是現時香港所需要的。」Dora堅定地說。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但影響一生,甚至整個家族的數代人,這話絕對不假。Dora認為原生家庭造就了今日的我們,有些東西若家人不懂得或者錯誤地給予我們,今日的我們亦會行在錯誤的路。她更代入電影中主角巴特的角度分析。

「就像巴特從不跟女友說我愛你,即使女友向他表達愛意,他也只是冷淡回應。如果代入男主角角色你便會理解,因媽媽送他到福音營最後的一句話就是『你知道我愛你』(You know I love you)。但當他回家時,媽媽已離開,更留下他跟一個家暴的父親生活。愛他又為何要離開他呢?這對一個小孩子是何等大的傷害?所以他對愛沒有把握,沒法說出I love you,因這句對他而言是一個傷害。」我們都渴望愛,可惜很多時候不懂得愛,更被自身經歷為自己和對方帶來傷害。害怕受傷的心靈,漸漸用冷漠保護着自己。

「今日社會很多人很冷漠,其實他們不是一出生便這樣。我們身邊總有些朋友拒絕去愛,無論是同事還是朋友、情侶,或會不時問起:『為甚麼我這麼愛你,但你不愛我呢?為何你對我這麼冷漠呢?』不過,當我們想一想,就如電影名《想更認識你》一樣,原因出自我們未真誠、認真地好好認識對方。」這亦是Dora為何購入這片的重要原因。

10個觀眾中即使只有1個生命有得着,
一切付出都值得!

認識對方●打破冷漠
Dora說:「當我們嘗試打開心窗去彼此認識對方,體諒他的需要時,將會發現完全不同的一面,像電影中巴特父親亞瑟,其實他心底裏是個愛惜兒子的父親、愛妻子的丈夫。」

「亞瑟教巴特在球場上要如何進取,告訴他要現實地思想維持生計的問題。他的原意亦是出於愛,想保護兒子以免被傷害。當他得悉妻子的第二任丈夫虐待她,他竟上門找他作出教訓,可見他肯定不是冷血的『怪獸』。」

或許是不懂表達,加上欠缺了內心的溫柔,沒法處理內心問題等等,結果往往做出了傷人傷己的行為。「這在華人家庭中經常出現,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做人子女或父母的經驗,我們不是神,都有不完美的地方。」Dora續說:「也許人總是有些自私,當我們與別人,尤其是家人有衝突時,首先想到的多是選擇離開、逃避而不是選擇修補。但如果巴特沒有回家跟父親復和這段關係,他的人生將一直陷入黑暗的漩渦之中,又如何活出之後的精彩人生呢?」

imagine_1150

人生轉捩點 視乎點開始
談及寬恕、平息怒氣,Dora坦言基督徒無奈地要面對更多的掙扎和痛苦。「『不可含怒到日落』、『神寬恕了他的罪』,這些基督徒都會明白,但當傷害來臨,內心同樣會憤憤不平,情緒亦會拉扯就如巴特一樣。」Dora說。

如何結束這似乎沒止境的傷害,不再被這些壞的回憶纏擾?她指這完全視乎自己如何選擇。「我邀請看完這套電影的觀眾朋友,可靜下來思想自己的人生,應如何與人復和並繼續走下去呢?復和、寬恕將會是你人生的轉捩點。」

dora_banner_3

以電影傳遞好信息
除了《想更認識你》,Dora更引入了《上帝的男高音》、《賽德克‧巴萊》系列等口碑電影。「好的電影文化不但能影響社會,更能影響生命。大家安靜地坐在戲院,透過電影探討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重新思索生命的價值,探索出路。」為了堅持信念,Dora不畏艱苦,在有限資源下,希望做出最大果效,有今日的佳績,全是恩典。

(文章節錄自2018年5月號《電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