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班》影評及陳友導演專訪 ─ 有一種以歲月醞釀的醇酒叫「兄弟」

brothers_banner

PHOTO/洲立影片發行(香港)有限公司及受訪者提供
TEXT/Winnie Wong

 如果命裏早注定分手……如果你要分手的,不是你的情人,
而是你一路堅持下來的夢想,你要怎樣面對?

《兄弟班》要說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熱血追夢故事。誠然它描寫了一班兄弟在經歷了重重阻攔,掙脫了父母的枷鎖、不分晝夜的鍛煉,終於踏上了夢想的舞台名成利就的過程。但他們沒有像童話故事般,成功以後就從此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因為現實不是童話,成名後要面對的,是更複雜、更難走的人生路。

brothers_004

初生之虎 不怕強勁
這是陳友睽違廿年再次執導、以溫拿成長作藍本的電影。三位年輕人阿強(林耀聲飾)、阿健(陳家樂飾)、阿力(王梓軒飾)懷着滿身精力無處發洩,要不加入黑社會跟社團大佬,要不夾band唱歌追女仔。阿力選擇了後者,因為他有了心儀的女孩。他們與後來加入的阿友(吳鶴謙飾)、阿倫(鄧加樂飾)及阿B(于湉飾),為女孩為音樂而打拼。在父母激烈的反對聲中,激發起他們更倔強更頑固的堅持。電影的上半部圍繞子女與父母在追夢時的衝突:60年代組樂隊無異於今天要以打機(電競)作事業-都是父母覺得「無出息」且要打壓的選擇。

這當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假若兩代可以多一點溝通,
多一點互相體諒,彼此的關係仍是緊扣的、相連的。

半世紀過去,父母與子女的想法卻變化不大。子女年少氣盛,眼中只有夢想,熱血地、拼命地衝,沒有想過失敗、沒有想過未來;相反,父母經歷過人生起落,他們也許年少時也有過理想,但看到別人甚至自己跌過焦頭爛額,又或對新興行業無法理解,於是極力避免孩子走進危機,以免他們失敗。這當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假若兩代可以多一點溝通,多一點互相體諒,父母以人生閱歷來協調孩子的莽撞衝動,無論最終結果是悲抑喜,彼此的關係仍是緊扣的、相連的。

brothers_005

借來的美夢
就像陳友在「紐約亞洲電影節」時回答外國記者,為何溫拿會由搖滾樂隊變成唱流行曲的樂隊答案一樣:「Rock and roll never die but very hungry」。現實是殘酷的磨刀石,有夢想未必成功,更可怕的是:成功了也未必長久。《兄弟班》中段,當樂隊經歷重重困難由Loosers「失敗者」(Losers的同音)變為Wynners「成功者」(Winners的同音)紅遍香港、台灣以至東南亞各地,各人的發展機遇卻開始不同。終於他們要分開發展,外在條件優秀的走了,剩下來的,有人仍在堅持。可是堅持到最後,現實告訴你,沒有機會了、絕望了,除了向現實妥協之外,你別無他法。

現實是殘酷的磨刀石,有夢想未必成功,
更可怕的是:成功了也未必長久。

這是多血淋淋的真相,成功時就像美夢成真一樣,連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喜氣洋洋。可是不用多久,才發現這個夢是別人的,只是借來的,於是夢醒以後更加難受。許多人就是接受不了從高峰掉下來的痛苦,患上了抑鬱,甚至走上自殺之途,這是因為他們把地上的榮耀看得太重了。惟有認清世上的名利、財富,甚至連我們的生命都只是虛空,只有神是又真又活的,我們才能活得輕省、一無所懼。

brothers_003

天下間總有班兄弟班不散
跌到最低處,原來還有兄弟記得彼此之間的約定,約定大家五年一聚。原來當日青春熱血澆灌的不單是事業上的成就,還有人與人之間濃濃的友情。其實就連他們自己也懷疑過今次的重聚之後,還會不會有下一次?但5年又5年,10周年、15、20、25、33、38,至2016年,已經43年,他們反而更傲然說出Never say goodbye。因為歲月告訴他們,原來友情也有海枯石爛、矢志不渝。「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章17節)兄弟班並不是一班無瑕疵的人,他們只是在少不更事之年已學會彼此包容,在得意時共同面對,在患難時不忘初心。

brothers_001_meitu_1

問陳友他與溫拿成員的關係,他聳了一聳肩說:「我們不是很friend的,只是無得揀。」或許在歲月面前,任何說話都顯得太輕浮了。從未有鬚根的少年走到今日笑看風雲的前輩,曾經一起拼搏的汗水、淚水,追夢的笑聲、哭聲、爭拗聲、共同面對的挑戰、相扶走過的患難所交織出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朋友,成為手足、兄弟。而在陳友的眼中,這一切都是神所安排的。「我覺得是神創造了溫拿,安排我們走在一起,所以是無得揀的。」

brothers_002

給年輕人的友情書
四、五年前,陳友還是一個在內地拼搏、凡事依靠自己解決的人。太太的一場大病,不但把他從國內拉回香港,也把他帶回上帝的身邊。信主以後,陳友開始檢視自己的未來,他不想再用頭腦來賺錢,反而想用心去做一些事情。而電影,就是一個先感動自己再去感動人的行業。於是他重拾放下了廿多年的導演身份,第一個想說的故事,就是溫拿。「溫拿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人知道我們曾經歷的甜酸苦辣。因為人是愈磨愈厚,不是愈磨愈薄的。人的質量、思想、見地,以至智慧,都會隨年月深厚。」

Loosers時代的珍貴合照
Loosers時代的珍貴合照

陳友最想在《兄弟班》說的是:「做兄弟,唔駛講。」,如果要兩句說完,那就是:「兄弟呀!咬緊牙根砌吧!只要你不放棄,一定得!」看過電影就會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追夢故事,兄弟班一起捱出頭來後,卻面對種種的矛盾,突出的被注目、剩下來的被遺棄。「但做兄弟的不想阻對方飛黃騰達,成為負累;反過來,飛黃騰達的,也沒有忘記老朋友。」陳友指他拍這部片,是給那些活在digital(電子)世界長大孩子的信息:「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但溫拿成長於60年代,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懷,今日能否重現?「當然不同世代有其溝通方法,但面對面傾談才能真正感受到對方的情緒。不是要他們脫離電子世界,走回analog年代。只需要打電話,約朋友出來見見面、踢下波、釣下魚……友情才能建立。一些細微的動作、互動,才能讓人感覺到真實的關懷,這些交流是無法靠幾行文字做到的。」

brothers_006

榮耀神的使命
雖說電影是要感動人的行業,但要感動投資者,可沒那麼容易。「神給了我很多磨煉,因為要拍一套樂隊的自傳,其成員加起來三百多歲,擔演的新人又沒甚知名度,老闆會問是否叫我倒錢落海?加上我沒拍電影廿多年,很多人會懷疑我的能力。」面對重重壓力,陳友沒有退縮。「我覺得神製造了溫拿出來,給我們這些經歷,就是要我們榮耀祂。我覺得祂想我把我們的故事說出來,給下一代造夢的人借鑑。」最終陳友得到TVB董事局主席陳國強的支持,由他牽頭,後來逐步有其他投資者加入。陳友用了五年時間,把電影創造出來。

「我現在希望這套電影,能執行神交託給我們的任務,繼續去榮耀祂。」

陳友的辛勞沒有白費,《兄弟班》未公映已獲「紐約亞洲電影節」(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選為參展電影,更被知名網站《IndieWire》評為電影節必看的七套電影之一。而在香港首映時,毛舜筠坐在陳友旁邊,感動不已。「她說我很感性、很有愛,才能寫出這樣一套戲。我說這是神安排好的一件事,我只是神的僕人,把這件事整合、覆述出來。」陳友與溫拿用一輩子去說一個友情故事,因為真實,所以動人,這是千載不變的定律。

編劇:陳友、彭美鳳、召南、周汶儒 主演:陳家樂、王梓軒、林耀聲、吳鶴謙、鄧加樂、于湉

《兄弟班》(2018)
導演:陳友
編劇:陳友、彭美鳳、召南、周汶儒
主演:陳家樂、王梓軒、林耀聲、吳鶴謙、鄧加樂、于湉

(文章出自2018年8月號《電影心》,想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147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