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擊出生命的「槳」聲:專訪導演陳詠燊

s1_meitu_2

INTERVIEW VENUE/馬哥孛羅香港酒店
PHOTO/TIDUS
TEXT/珮群

 

「請問個『Sir』字點寫呢?」電影《新紮師妹》的經典對白,是不少香港人的共同回憶。而這個字的創作者,正是該電影的編劇陳詠燊。年月過去,今年陳詠燊編而優則導。首次執導演筒的他,以他14年前已構思好的故事,鼓勵着觀眾面對自己的弱點、突破自己,勇敢地逆流而上。

困難中見珍貴
初次由編劇身份加添導演角色的陳詠燊,在拍攝時有何難處?「最難是拍攝龍舟和演員休息的平衡。」他表示很感恩得到一群很專業的演員跟工作人員,一直毫無怨言地支持、協助他。

「因為香港未拍攝過以龍舟競賽為主線的電影,沒有相關片種參考。雖然我們做了不少資料搜集,也跟攝影師先做好分鏡劇本(Storyboard)。可是,水面拍攝的情況很難控制。因龍舟並沒有錨,船在準備拍攝時會不時飄遠,要拍攝幾隊龍舟隊『整整齊齊』地排列加上近距離見到健兒們奮力比賽的畫面,往往花上好幾天。」另外,變幻無常的天氣亦令他經常陷於掙扎,他說:「那時經常在烈日當空下驟雨,令演員們很辛苦又容易病倒,我看到很心痛!但如叫他們回岸休息延後拍攝,對他們來說,亦是另一種疲累。」

雖然辛苦,但陳詠燊導演特別喜歡在片尾兩艘龍舟一起轉彎那個珍貴鏡頭,更希望觀眾能留意。「不單這因需要兩隊龍舟隊員同心配合及有潛在風險,更因這帶出逆流的意境。」

Menonthedragon_005

走過萬水千山
談到「逆流」這電影關鍵字,加上故事集中講中年男性,而近日網上又有句流行語「40歲的男人是與習慣結了婚」,陳詠燊導演對這些有何看法?「我認為男人無論任何時候都想挑戰自己。因成就自己的優越感跟滿足感,才得到那份他窮一生去追逐,視為珍寶的那份自尊心。」他坦言這部電影對他而言也是挑戰自己的功課。

他續說:「可惜大部份男人也跟習慣結了婚,不是很願意去改變自己,甚至早至20多歲已經開始。當然這不只是男性,女性亦然。」然而,習慣沒有絶對好與壞,隨習慣而來的性格也是一樣,如何改變?怎樣改變?他補充道:「相信是影響自己前進的性格吧!至於,如何突破自己去改進,亦是這電影的主旨:『面對自己的困難,不要逃避。』由了解自己弱點開始,然後願意去面對,最後突破自己。」

如此說來,就是指努力突破個人的框框就可成功嗎?但從現實角度來看,又不是這樣。陳詠燊導演表示我們要努力做到最好,但不要盲目地以為努力了便一定成功,因為人生本是由得到和失去所造成,就如戲中那公司龍舟隊一樣。他用心地說:「人生所有的挑戰都會過去,最終只剩下Google Calendar(行事曆)的其中一格故事而已。困難總能面對,只是過程中我們做得好不好。反之,我們若以平常心面對各項挑戰,盡全力去爭取,最終也會贏得自己無悔的掌聲。」

他引用劇情說:「如戲中的角色們,最後沒有過份熱血、衝動地作出自己想做的事。反而基於愛和希望,放下自身的得失,以平常心向喜歡的目標奮鬥。結果他們更明白自己所需要甚麼,進而以祝福成就他人,讓彼此的人生更美好。」

 結語:集思廣益‧創出奇蹟
最後,陳詠燊導演希望透過電影,觀眾能認清自己的「鼓聲」,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可能我們很多時會忙着思想生活難關,較少認真思考關於自己的問題。即使透過某些哲學文章或電影有所提醒,也匆匆抛諸腦後或不願面對問題,阻礙自己的成長。」

訪問過後,發現「龍舟」不但跟我們待人處事、電影這群體創作,甚至跟香港精神和信仰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人生好比龍舟競賽,有直路也有轉彎之時。特別在香港近年面對不斷轉變之際,我們尊重各同行的「隊友」各取所長,萬事互相効力,在神的國裏拼全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