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使團
影音使團電子通訊


拆解家庭慘劇成因及情緒預示 - 陳國平博士

用打機尋找認同,解決憂鬱

相信大家的心情都頗為沉重,因連續幾日發生了令人震驚的家庭慘案。我會逐一講解各個疑犯的心理狀況,以及如何處理或避免這些問題。元朗18歲的阿賢,與他的同學一起在半夜三更的時候,亂刀斬死爸爸,斬傷媽媽。第一,阿賢頗為自卑。自卑的人傾向於找一個英雄去模仿,或稱之為身份認同(Indentify)。阿賢選擇了「華英雄」,作為他的模仿對象。第二,用打機解決憂鬱情緒。據沉溺網絡的研究稱,「沉溺」是指有些人在憂鬱的時候,尋找一些東西令自己興奮,打機本身就有興奮的作用。阿賢的失學、失業、失戀,都讓他不開心,他更加尋求即時的開心,打機就有這樣的效果。

打機上癮如吸毒,入腦成自我催眠

第三,阿賢打機「上癮」,情緒不穩。「上癮」的人會越打越多,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社會很多「隱蔽青年」,或稱「宅男」「宅女」,因為遊戲上癮,影響了社交,學業、家庭生活、健康衛生等,他們甚至可以不睡覺。打機「上癮」類似「吸毒」!阻止毒友吸毒,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冒險,他會斬死你。所以父母停孩子打機,他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第四,阿賢已被「洗腦」。圖畫易入腦,再加上聲音,光的閃爍,更容易印在腦神經裏。但很多人都玩遊戲,為何有些人能控制呢?遊戲分不同種類,阿賢打的是「華英雄」,過五關斬六將,總之「凡阻我的,都要死」,就是這款遊戲本身帶來的觀念。最終,阿賢進入了「自我催眠」的現象。沉溺「華英雄」,在腦海中不斷重複「我是華英雄,我是華英雄」一千次一萬次,就當自己是「華英雄」了。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所以他不覺得那是他的媽媽爸爸,而是阻礙他的人。斬死對方也不會有感覺,因為「凡阻我的,都要死」。

世界各國應對網絡沉溺的方法

在韓國,不允許16歲以下的青少年晚上12點後進入遊戲店。而且連續打機2個小時就停10分鐘,讓機器代替父母令人「吊癮」,避免養成持續打機而停不了的習慣。日本在2006年,有臨床心理學家直接進入當地家庭找出隱蔽的孩子。因為通常只有父母會來見心理輔導師,他們的子女是不會來輔導的。英國在16-24歲的70萬人口中,6個人就有1個隱蔽的人。英政府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若能持續的讀書和工作的,政府就補貼每人2200英鎊。建議香港政府應投放更多的資源,讓沉迷打機者可以在現實社會與人接觸。譬如組織War game(野戰活動)、社交活動、教育課程、義工活動等,幫他們重建紀律,從而幫助這些人慢慢回到社會。

政府和家長可以做什麼?

2011年,25-39歲的香港人中有35,200人無業,還有很多查不到。政府每年的收入越來越高,但隱蔽青年越來越多,家庭慘案也日益增長。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事?不是被動的,而是進入家庭去幫助這些青少年。家長可以做什麼?當發覺孩子打機面紅耳熱,一被喊停就目露凶光,你就精明些走開,不要再和他搏鬥,因為他不會當你是人。等他平靜些,或請他吃喜歡的東西,再與他傾談。溝通是首要,不是每次都反對和阻止。如果父母做錯,也要Say Sorry(說對不起)!孩子的「外判」(out source),是今日很嚴重的社會問題。讀名校、去補習,學鋼琴等等,全是用錢就可以用盡孩子的時間。實際上,家長應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瞭解他/她的心事或需要,進而影響他/她的人生價值觀。

心理變態的三大特徵:做錯事無感覺 憶童年賴父母 以性尋求權力與被愛

大角咀29歲的阿亮,殺死父母,碎屍割頭。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阿亮是心理變態(Psychopath),其明顯症狀就是他沒有感覺(feeling),做錯事不會後悔,同時他可以正常生活,與人社交。譬如殘暴殺人的前警員徐步高,與他共事多年的人都沒有發覺異樣,還有林過云等罪犯。表面上如正常人,但對於斬死人或見到他人流血,他們不會有任何「慘」的感覺。第二,這些人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思想,阿亮也有很多理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突然會回想起童年的一些「不開心」,就賴父母,甚至怨恨父母,「最衰是你」!我認識一個人,兩年間他的兒子不准父母見他。為避免兒子出走,他們夫妻只有與他隔門溝通,每餐如同餵狗般將飯菜擺在他的房門前。甚至最後無奈搬離,只為讓兒子可以出房門去廁所。此外,阿亮也尋求性方面的滿足。性其實包括了Power和 Love。男性可能希望感覺自己有用,而且被愛。阿亮做了很多事情都想證明自己有能力,但他又經歷不到父母給他的愛,再加上自我形象的低落,所以他非常需要別人的接納。

如何挽回一個心理變態的孩子?

如果發覺孩子對父母很多的埋怨,不可不理睬。父母要坐下,聆聽孩子的怨恨,認真瞭解他的心聲。需要時要向他說「對不起」!華人社會的父母,特別是父親較難做到這一點。但如果你想要挽救一個孩子,以上兩點是首要的。當你做了這些,孩子未必就放過你,但起碼好一些。之後找一些專業人士,幫助他處理他的思維和感受(如權力和被愛),找回並提升他的自我形象,這些都是出路。因為心理變態病在心理學界很難醫治,就像《沉默的羔羊》,病人通常都是坐牢直到死去。

嚴重抑鬱的症狀和處理方法

君臨天下77樓,女子過百刀斬死男友,後跳樓自殺。在我看來,這名女子應該是患了嚴重憂鬱症。嚴重憂鬱症的其中一個病症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體重急速下降。她在兩個月內暴瘦了30磅,不是自己想減肥,而是她不開心,所以影響她的食慾。她本來有興趣的東西也都變成沒有興趣了。嚴重憂鬱症有時候也會產生幻覺,所以一個溫順的女人可以斬過百刀而不手軟,這是因為她已經去到一個很極端的心理狀態。婚外情在香港頗為嚴重,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很不一樣,男人覺得是博愛,要多一個無所謂,但女人不允許博愛。男人以為忽視他的太太沒有問題,但如果太太憂鬱,或是嚴重憂鬱就要很小心。這時她的荷爾蒙已經改變了,所以她可以做一些超乎平時狀況的事情,譬如這個案件的女子。此時不可再刺激對方,需要藉助一些專業的輔導和藥物。女死者留下了八歲的兒子和六歲的女兒。婚姻問題也需及早尋求幫助,因為一個家庭不只是小朋友,父母也很重要。如一個網,互相牽連。

香港家庭危機 - 李思傿女士

家庭普遍「不開心」,「打機衝突」僅冰山一角

「不開心」,是近年我們接觸區裏不同類型學校的老師、同學、校長或社工,最常聽到的三個字。但不能因此將所有事情,包括這些倫常慘案,都簡單歸因於「不開心」。有家長告訴我,子女們玩的遊戲很恐怖,斬到斷頭、斷手腳、滿地鮮血,孩子們就開心大笑。越是拼搏廝殺就越過癮,不知不覺他們都受了影響。傳媒早已關注網絡世界的問題,到2013年越發嚴重。為了打機,兩代之間發生各種矛盾。譬如爸爸拔掉電源,拿鍵盤入房,兒子狂拍門,踢爆屋等等,最後總得有個人認錯。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學生都說,他們覺得很寂寞。在家庭上不單得不到支援,更覺得父母不瞭解自己。兩代之間的體諒,到底是否需要更多的時間?


父母有經濟壓力 無時間與子女溝通

今日「搵食」更加艱難,父母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加上住房困難,居住環境越來越擠迫。住在很狹小的空間,一定有衝突矛盾。關鍵在於彼此間如何體諒,是否有人做和事佬。我曾在很多區與家長們溝通了許多議題,他們不希望但卻不自覺的把居住和工作上的壓力帶回家裡,有時家長會「黑口黑面」,或者因極度疲倦不想與子女談話。職業媽媽更甚,有的要買菜、煮飯、洗碗,晚上還要檢查孩子的功課等。家長們都很忙,形成了大家的心結。成長發育期的年輕人,如果自己不是獨子,多少會覺得父母的愛和時間分給了其他的兄弟姐妹,可能這也是家庭問題的成因之一。現代的父母有沒有尋求協助呢?如果這麼「不開心」,有沒有找人談過?他們說,我連談話的時間都沒有,有時間我都先睡覺啦。

學校資源不足壓力叢生 學生不安抑鬱上網尋樂

孩子的天空,特別是年輕人,另一半的家庭是在學校。但學校的資源很不夠,老師也很大壓力。譬如我的姐姐教書20年,似乎永遠沒有週末,非常辛苦。有老師說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有時間照顧,交給母親或菲傭。另外,學校也長期缺乏社工。幾百個學生,只有兩個社工,怎麼分呢?再加上,青少年要面對考試的壓力,與老師的溝通,功課上的表現要爭取好成績,但現在學位又缺乏,上到新高中也不知道出路,政府提出了一籃子方案研究他們的就業問題。情緒逐樣醞釀,抑鬱持續積壓,不知未來如何,唯有在網絡世界尋找片刻的歡愉。我聽到有年輕人說,「很谷氣(生氣),返去打兩莆(?)Game就無嘢咯」。是這樣嗎?可能情況會越來越差(逐漸上癮成隱蔽青年)。有時候媽媽叫他出來吃飯,他說要先打完遊戲。他們不願意與父母在飯桌上聊天,好像我們那個年代一樣噓寒問暖。如果家庭問題令他們不開心,可以與學校的同學傾談。但考慮到私隱,年輕人可能就會在網上交友,如在Facebook認識一些陌生人。因為對方不會「爆我大鑊」,而且年齡相近,也會比較明白自己。與不認識的人聊天,可能多過於與親生父母溝通,這是挺悲哀的。

緩解香港家庭危機:親子時間有質素,政府重親子活動

緩解家庭危機,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一份責任。父母當然責無旁貸。但他們自己的時間已不夠,所以與子女的相處重在「精」,即是Quality Time。未必每週在一起,但無論如何,至少也要抽出5至10分鐘。或者用手機whatsapp或sms等和子女噓寒問暖。但是有些父母拒絕進步,不願學習這些現代溝通工具。有些父母覺得自己辛苦養大孩子,他人還諸多意見,就心生埋怨。社會上已有很多埋怨的文化,埋怨政府或部門,很多暴戾情緒和不開心。希望傳媒人能帶出關愛的信息,儘量減少暴戾。此外,有家長指出,香港沒有平民化的消遣場所,希望有一家人可以一起享受假期的地方。不是迪士尼或海洋公園那樣的高消費,也不是只能一起看電視或上茶樓。建議政府投放更多的資源,從社區開始,或區議會、民政事務局,為家庭舉辦更多的活動。

真實個案及轉化過程 - 姜炳耀先生

追斬親父:毒品遮眼,自大的我只記得爸爸從小的打罵

我以前,吸毒、偷錢、做「大耳窿」(放高利貸)。在追斬我爸爸的剎那,因為吃了很多毒品,我控制不了自己。但即使如此,一個人應該也沒有理由這麼仇視爸爸。其實與我的童年有很大關係。爸媽很疼我,在家裡我最小。如果我做對了,他們會送東西,也會買東西給我吃;但是我做錯事時,爸爸會用棍子打我,打到棍子斷了,我的腳也腫了。在這麼多年間,我只要和爸爸吵架,永遠只想起他怎樣對付我,怎樣打罵我。但我完全不記得他對我的好,只記得父母對我的不好。當時自己也有一種假象,我覺得自己已是一個很出色的「大佬」,有錢有身家。那時覺得自己不需要靠人,去到那裡都是所向無敵,誰阻礙我就殺誰。那一次是特意回去和爸爸吵架,因為他在電話裏用粗口罵我。為什麽要罵我?為何要說粗口?這麼小的動作,我就忍不住了,特意坐的士回家。我和爸爸越吵越起火,我又被毒品影響,再加上我只想起以前他拿棍打我,就忍不住沖進廚房拿起刀追?爸爸要斬他。當然追斬不到,不然今天不在這裡。那剎那我被警察抓進了小欖精神病人的懲教所。

後知後覺,流淚痛悔

剛進懲教所的前兩三天,我渾然不知發生什麽事情。自己還很High,日睡夜睡,醒了之後我就問阿Sir,為何我在這裡?是他們告訴了我所發生的事。第一個感覺是自己在哭,為何我會做這些事情?為何會搞成這樣?爸爸有沒有事?我怎麼可以拿著刀追著爸爸?這麼會這麼忤逆?那段時間很痛苦,日夜不停的流眼淚。再加上懲教所給這些精神病犯人打針,打完後更加失去理智,我的手好像低能一樣顫抖,也不停流口水,腦中就只想起那一幕,我就一直哭。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證實我不是精神病,就轉進了荔枝角懲教所。漸漸有了精神,我就開始反省。上堂時狀告了我很多的罪,應該得坐十年牢。但我在第一堂就立刻認了,因為我知道如果不認罪,將會傳我爸媽上來指證我。我已經這麼壞了,還要他們上堂指著兒子說,「就系呢個衰仔斬我!」那時我清醒了,真的是做不出來。幸運的是,不知為何法官給了我一次機會,扔我進福音戒毒中心戒毒。

洗心革面,堅持道歉,求得父母的原諒

我決定不再走回以前的路,不再做黑社會,更不想因為毒品再次失去所有。當時我哥哥對我很好,雖然我不喜歡和他聊天,但他總會很老土的寫字條/金句放在我的櫃子?。我見過他寫過一張:「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不知為何到了戒毒中心又看見這一句。我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出去重新做人,向爸媽說一聲道歉,我就很開心,不枉此生了。離開戒毒中心後,我有機會做一些分享,就藉着傳媒向爸爸道歉。但爸媽不相信,他們說20多年都是如此,沒有理由一下子改變。甚至過了幾年我結婚的時候,怎樣邀請他們都不出席。再過了幾年,我去探望生病入院的媽媽。見到爸爸後向他道歉,被他罵了很久。下一次見到爸爸再被罵,如此罵了幾次後他就不罵了,開始叫我回家吃飯喝湯。家庭問題常是從以前就一路累積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如果大家吵架時,隨便有一方儘量先離開現場,那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愛家人 齊建家 - 香港演藝人薛家燕

溺愛與縱容均有害,管教有效在於有「愛」

與子女相處,最重要是溝通,和更多共處的時間。像我這樣的職業女性,就算某天實在沒有時間和子女說話,都會寫下紙條,他們也會寫下紙條給我。其實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態。在我們的年代,因為爸爸經歷過戰爭,我們都跟父母捱苦。但是到了我們有下一代,社會好了,我們不想讓孩子捱餓捱苦,無論如何都要很充足的給孩子。可能正因為過於物質的供給,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令子女對父母少了感恩和孝順。在孩子眼中,我一出生,這些東西就是我應得的,不會多謝父母。前幾年我已發覺,現在小朋友的成長,不像以前有尊重父母的文化教養。以前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爸媽一罵,我們是害怕的。但現在不能打,教了又不聽,父母就任由他,其實這都是害了他。為何可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呢?原來有個「愛」在其中。你教小朋友,他若聽你講,是因為他感覺你真的愛他,你疼愛他才這樣說他,他自然才聽你說。這個「愛」,就體現在「相關」和「照顧」方面。

以「愛」溝通:幫子女解決問題,瞭解他們的興趣

家庭裏面充滿着愛,雖聽起來老土,但卻非常重要。孩子遇見問題時,你要主動詢問,不是催迫先做功課,而是你要先幫他搞定問題。我的兒子讀小學時,有幾次放學回家都垂頭喪氣。一問知道他做了風紀委員,我拍拍他稱讚:「好啊,做風紀,叻仔,俾點心機!」第二天回來他又不太開心,因為他記過一個不守規矩的好朋友,對方生氣要回上次送給他的生日朱古力。我說:「那你就還給他。」兒子說:「媽咪,那個30元。」我說:「媽咪借你30元,你立刻買朱古力還給他。告訴他,如果你再犯錯的話,我會再記過,犯錯是不可以的。」兒子就這樣解決了這件事,以後他就很聽我的話,因為我真的幫他解決問題,他也知道媽咪很疼他。這些家庭慘劇是不是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有問題呢?是什麽問題?那個年輕人似乎很埋怨媽媽讓他學音樂。記得我送子女去學小提琴,我女兒很喜歡,但我兒子總是學不好。我就問他原因,他說:「媽咪,我真的不喜歡。」我說:「你不喜歡沒關係。你喜歡什麽?」他說他喜歡吉他,結果去學吉他就真的學得很好,還自己作曲。這就是一個溝通的問題。

以「愛」關注:顧及子女的朋友,瞭解他們的世界

顧及子女身邊的人對他們的影響,我們也需花時間去關注子女的同學和朋友。這些家庭慘案中,孩子找上他的朋友一起殺父母,就因為他們志同道合,一起打機。「華英雄」是孤身走我路,不需要父母的,當他代入這個遊戲角色,悲劇無法想像。如果案發之前,父母能發覺積累的一些問題,及時與他溝通,或可避免悲劇。其實父母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已需要去幫助他,校正他,多一些教導他。如果孩子已甚少和你傾談,就要學習上網。現在有些年長的父母不懂得上網,所以無法與孩子溝通。但是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藉由溝通,看看他們的另一個世界是什麽,對他們多些瞭解。

以「愛」寬恕:如何在忙碌中付出愛

關注和溝通很重要,但都需要有「愛」在其中。如果有「愛」的,就算當時的父母再怎樣不對,你都會有一個寬恕的心。我們常因為日忙夜忙,沒有留意到要付出愛。當年我真的很辛苦,沒有什?時間留給子女,回家時已很想睡覺。我怎樣告訴子女媽咪很愛你呢?回到家看見他們已睡着了,我都會擁抱他們,親一下。原來這樣他們知道,因為有感覺,他們覺得媽媽這麼忙碌辛苦都親他們一下,感受到媽媽疼愛他們。

分享快樂更要分擔憂慮,培養子女自立求存

還有一事很重要,現在的父母為了不讓子女擔心,什麽都給他們,讓他們很快樂。當然快樂可以分享,但如果是有煩惱和憂心的事,其實都需要子女和你分擔。因為在分擔父母的憂慮過程中,子女會知道什麽是父母所給的,也會珍惜父母的支持。他們也會明白到有困難的時候,大家能夠一起度過。將來他們自己遇到逆境的時候,也能懂得如何求存。我曾親眼看見有一個小朋友走路跌倒,立刻有六個人去扶他。哪六個?爸爸、媽媽、公公、婆婆、阿嫲、阿爺。小朋友不需自己起身,必然有人扶他,導致他已很難自己起身。若有不懂得面對的事情,可能就會說爸媽整天扶我,所以我起不了身,他就會賴你了。所以我們也要讓子女自己去面對這些問題,看情況如何才去扶他一把,讓他可以爭取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希望我們社會、做父母的、或教育可以多一些提醒:愛、關懷、扶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幾方面能夠做到,就不會看到這些家庭慘劇了。

危機拆彈及衝突處理 - 陳國平博士

進入小朋友的世界瞭解他/她

家人之間發生爭吵,化解的原則是,只需其中一人肯停口,等彼此冷靜一些,再處理問題。我曾輔導一個10歲的單親小朋友,他不願意上學。我給了幾個公仔讓他挑選。第一次,他選了三角獸恐龍,第二次則選了兩只小鯊魚。我問:「為何選這些動物呢?」他說:「這個三角恐龍很兇惡。」我問,「是否是你啊?」他說,「不是。鯊魚仔才是我,因為我整天被人欺負,也見到很多其他同學被人欺負。」他因此很煩惱,甚至情緒很大問題,開始產生幻覺。我說:「為何這個鯊魚是黑色的?」他說:「黑色有些隱蔽,因為我不想讓人知道我的某些事情。」這是一個10歲的小孩說的話。在他的世界,他是一個單親的家庭,他的媽媽被人欺負,他沒有能力幫助她。家庭常有很多問題,怎樣可以進入這些小朋友的世界去瞭解他們?

三句提問,重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有一個女孩,因為在學校「幾料」自殺被送來輔導。輔導幾次後很有進步,她的媽媽也覺得和女兒的關係好了很多,但女兒覺得媽媽不明白她。家長可以試?問你的小朋友,「你覺得我明白你嗎?」我相信十有八九的孩子都說:「你是不明白我的。」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三部曲: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爸爸/媽媽明不明白你?」首先就是要明白大家的認知距離。父母也要有心理準備,不要聽到否定的話就激動,要讓子女可以真心的表達。在阿賢的慘案中,他的爸爸還以為家庭美滿,其實關係已很疏離。第二句就問:「我怎樣可以明白到你?」那個女孩的媽媽,以為整天叫女兒做功課就是瞭解女兒,阿亮也覺得父母總叫他做功課。如果調轉身份,我叫60歲的你每日做功課三個小時,你做不做?可能自己也會有很多憤怒。所以我們要先瞭解子女的心裡在想什麽。第三問子女:「你覺得爸爸/媽媽要改變的三件事情是什麽?」放下父母尊嚴,小孩子最開心了。他們說了三樣,當然有不合理的就解釋,合理就OK。接著就說,「爸爸/媽媽很想明白你,過去沒能做到,現在多謝你告訴我,讓我可以明白你。你要我改三樣,公平起見,你自己也改三樣。」這樣的接近對彼此都好。親子關係一定是用時間培養父母與子女間心靈的接觸,不單是外表的接觸。

真正的幸福快樂:不是更多的錢,而是好的關係

很多人問一個問題,「什麽叫幸福快樂?」有一本書,講怎樣衡量一個人的人生。作者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也是哈佛MBA博士。當年他們畢業五年後校友重聚,個個都是哈佛大學博士,衣着亮麗,年薪百萬美金,有帥哥美女相伴。再過五年後的校友重聚,不見了幾個人,有離婚的,有被人告的,就像那次金融海嘯。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很忙,包括你我都覺得忙。有一個問題,就是價值觀,為什?要這麼忙?我們這麼忙是為了什麼?賺更多的錢?當然這個社會貧富懸殊,供樓都很不濟。但賺很多錢,很忙碌,是否就等於一個快樂的家庭?阿亮的父母也有些錢,那是否就叫幸福快樂?「生果王」(君臨77樓被斬死的男子)也很有錢,他幸福快樂嗎?也有巨富還未死,個個都搶他的家產。看見這麼多的真實個案,自己再想想,臨死時你希望你的夥計在身邊,還是家人在身邊?我們常需重整自己的思維。真正的幸福快樂是什麽?其實源自一個好的關係,這樣才得以長遠。

花時間陪伴成長 明白「感受」才可能改變「行動」

怎樣與家人建立好的關係?我們要瞭解他們、明白他們、花時間陪伴他們。不是賺更多的錢「外判」孩子給學校、菲傭、補習社等等,要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和掙扎,這樣他們才會慢慢與你有些聯繫。溝通有落差?兩代的溝通常常只在行為的層面,一味要求對方改這樣改那樣,引起了很多吵鬧。或只是明白你的思想,不明白你的感受。但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是重感受,才能帶回他的思想,帶回他的行動。但很多時候父母只想要年輕人改行動,跟他講理論,不明白他的感覺。怎樣處理危機?父母要花時間去愛他,去關心他,去幫助他。嘗試自己改,要求對方也可以改。如果仍沒有幫助的時候,尋求他人或專業的援助。

行動錦囊「ABC三部曲」 5月5日一齊「愛家人」-人生熱線支援服務

司徒: 人生熱線支援服務

行動錦囊「ABC三部曲」,5月5日一齊「愛家人」

家庭的問題相當影響我們個人的形象,而以往很多案件中的家庭問題,多是欠缺溝通。「欠缺」的意思是,我們總是只想到自己,着重自己的感受,卻對家人的想法和感受,欠缺瞭解。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逃避,不處理問題,導致問題越積越多,越壓越深。希望我們的家庭不要變成一個戰場,我們要嘗試在原生家庭裏面建立一個健康的溝通模式。

盼望全港一起推動:每年在五月的第一個週日都有「愛家人日」!當然不是說一年只有一日愛家人,而是從中提醒並實踐我們愛家人的行動。

向大家倡議簡單易行的錦囊「ABC三部曲」:

A,affection ,與家人相愛,表達愛。可以透過話語,講一些正面的、欣賞對方的話。有時大家一起談話常是七嘴八舌,但希望大家容讓對方有10或15分鐘可以暢所欲言,不要駁嘴,輪流着讓每個人可以表達自己。另外,身體接觸也很重要,譬如翹手,拖手,拍肩膀,甚至擁抱,其實就是你傳達給對方的一份溫暖。每個人都喜歡收禮物,我們也可以送小禮物給家人一些驚喜。

B,being together,花時間與家人相處。可一起去做大家喜歡的事情,或吃喜歡的料理,或到郊外走一圈。期間要記着不要處理太多事情,也帶孩子離開電視或者電玩。不要忘記多拍一些家庭照片,看這些照片時就能幫助你記憶自己與家人開心的時光,不是只記得不開心甚至仇恨。

C,caring,相關。我們要放下身段,謙卑自己。家長如是,小孩子也可以這樣。謙卑是溝通的一道門,但真正有問題和衝突是自己處理不了,就可以向人求助。

歡迎大家致電人生熱線81008012,我們很樂意幫助你。在往後的日子我們還有一些講座,提供更多有關溝通和處理衝突的學習。

影音使團香港總辦事處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19號富登中心22字樓
電話︰852-23961688
傳真︰852-23092739
電郵︰info@media.org.hk
網址︰www.media.org.hk
如您未能閱讀本電郵內容,請按這裡
如要取消訂閱影音使團電子通訊,請按這裡
2013©The Media Evangelism Limited
創世電視 電影製作 輔導 - 人生熱線 雜誌 - 天使心月刊 佈道聚會 網頁 - The Ark . cc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