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火復興的交響詩 「神的應許」之聖樂人生 楊伯倫

Artboard 6

 

著名聖樂作曲家楊伯倫所著的詩歌〈神的應許〉、〈詩篇廿三篇〉、〈願那靈火復興我〉、〈主曾虧欠你嗎?〉及〈是因著愛〉等,均為華人教會廣泛傳頌。他的生命仿如交響詩(Symphonic Poem),既如交響曲般抑揚頓挫,又如詩一般處處顯出上帝恩典的足跡。楊伯倫與太太楊林幼梅鶼鰈情深,琴瑟和鳴五十多載,二人的經歷尤如美妙音符,生命的升降調號全由上帝恩領,一生的見證串連成首首絢爛組曲,奏出滿有「神的應許」之聖樂人生!

 

撰文:Ginny

攝影:Andy

 

第一組曲:艱辛坎坷失落 細味〈神的應許〉

 

名師指導音樂造詣

如以「聖樂人生」形容楊伯倫的生命樂章,實在貼切不過。昔年經四姊帶領下,楊伯倫於年少時信主,參與上海富吉堂的少年團契。後來他的合唱指揮及作曲由名師馬革順教授指導,小提琴演奏又得梁友文及陳又新老師指導,前後八年之久,並經常在教會及外出演出,令他的音樂造詣大有長進,而信仰成為他終生的倚靠、無望中隨時的幫助。

 

寫成人生第一首詩歌

自幼他便患有哮喘,然而大學畢業後不久,就被安排短暫下鄉學習。在窮鄉僻壤中,每天喝稀粥、搬磚頭,對文弱的他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就在考驗中,他寫成了第一首詩歌──〈神的應許〉。「記得我在短時期的下鄉勞動中,已經是很艱苦了,一天吃兩頓粥,睡在墊了毛巾的泥地上。有些弟兄姊妹下放農村的時間較長,三數年也有可能,所以便覺得上帝對他們沒有『應許』,不再理會他們了。然而當我看到《谷中清泉》中有這一段『神的應許』的短詩,就覺得對信徒很有幫助,亦可增加他們的信心,所以就在《谷中清泉》的字句旁加入『1 2 3 4』等音符,便可以唱了,當時我還在學作曲,只能憑『聽到』的樂音,迅速寫下來。」想不到數十年過去,此曲仍流傳至今。

 

第二組曲:靈命越壓逼越堅壯 上帝說〈我與你同在〉

 

大煉鋼鐵下的「無聲團契」

此後楊伯倫被政府指派,成為中學教師,以教學工作填滿了人生最青春熱血的十年。「那十年的艱苦中,磨練了我的鬥志,讓我藉此機會在人生和信仰上深切反省。」隨着中國開展「大煉鋼鐵」運動,讀化學的他被指派擔任「指導煉鋼」的任務。當年因農業荒廢,到處均有饑荒,幸有香港親友寄回糧油支援。時值1958年,當時政治氣氛嚴峻,全上海教會暫停聚會。「當時我便與十多位弟兄姊妹組織了讀經團契,但恐怕被人發覺和查問,便在聚會中無聲唱詩、無聲讀經、無聲祈禱。」壓迫下他仍堅持信仰,後來校方要求他入黨。「我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所以不會加入。」黨支部退而要他每星期聽黨課兩次,他只能奉命參與,過程中在心中默默禱告,懇切求主保守他在信仰上站立得穩。

 

帶着三元來香港

直至1962年,眼見局勢欠佳,且被安排於9月再次下鄉鍛鍊兩年,他便申請赴港;然而雖申請獲批,卻幾經波折和等待。當時火車因水漲而停駛,飛機亦有二百多人正輪候機位,他卻鍥而不捨每天向某位航空公司職員懇求。數天後,那位職員竟通知他馬上攜錢購票出發!後來又經一波三折終可赴港,但最終又被告知有外匯管制,只可帶三元通關。「我那三元,由羅湖坐火車到尖沙咀已花了一元五角,打電話給四姊又用了三角,然後再買了一瓶汽水解渴,就只剩下八角錢了。」就這樣,他懷揣着兜中的八角錢,揹着小提琴和少量行李,就這樣展開了人生的新樂章,用一生經驗上帝應許「我與你同在」的甘甜滋味!

( 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81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