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 陳章華校長

Artboard 2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陳章華校長在屋邨成長,小時候因着家裏附近的基督教機構認識福音,於小學畢業營接受耶穌,成為他一生的救主。「小五時我生病住院,老師長途跋涉探望我,給予我莫大的鼓勵,深受感動,現在也致力幫助學生成長。」

text_sharon lau  photo_andy

大眼濃眉的陳校長,在柴灣的屋邨長大。「我有五兄弟姊妹,排行中間,小時候喜歡和邨內朋友在樓梯間玩耍。小一二暑假時,遇上了樓下基督教機構的哥哥姐姐,他們尋找小朋友傳福音,並在樓梯間向我們講聖經故事,我覺得蠻吸引的。」

當年父母忙於工作,為口奔馳,陳校長則如一般屋邨孩子,在邨中遊走、玩耍。「學校附近有一間圖書館,是我喜愛遊蕩的地方之一,因為那兒有冷氣,又可以和朋友玩捉迷藏。但是圖書館管理員警告我們不能亂跑,因此培養了看書的興趣。」

 

「上帝愛世人,

  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

  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 3章16節)

1 (3)

深受熱心老師感動

陳校長當上老師後,腦袋中不期然浮起昔日老師教育自己的畫面,特別是一些溫馨感動的情節,讓他致力成為關懷學生的教育工作者。

「原來小朋友的記憶可以存放很久,所以現在我早上都會在校門迎接小朋友,藉此多接觸和了解學生。」他續說:還記得我五年級時,頸部突然痛楚,媽媽以為我落枕,帶我看跌打。看了幾次,每次都痛到『標眼水』,後來看西醫、照X光,發現有兩節頸椎慢慢被侵蝕。」

於是,陳校長由原本在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被轉送到瑪麗醫院入住。當時是聖誕節,人人都在歡度佳節,只有他住院,沒想到老師竟然前來探病。「我家離瑪麗醫院很遠,其實我很想媽媽每天都能前來探訪,無奈當時交通並不方便。正當我每天望着白色天花板時,老師送我兩本雜誌、一本歷代名人傳奇,還有同學簽署的問題卡片,對我來說是一個大驚喜,感覺十分溫馨。」

正如前文提及,他很喜歡到圖書館,卻不曾擁有過屬於自己的書籍。「當時家中不算富有,我很珍惜老師的心意,至今仍然收藏着這本傳奇。」他笑說,縱然時代變遷,可是學生的品味仍然不變,現在小五六的學生都喜歡閱讀名人傳奇。

 

由記者夢到做老師

小學畢業時,學校在宣道園舉辦畢業營,陳校長從中決志信主。「及後我入讀天主教中學,沒有繼續接觸基督教,直到同學邀請我在中三的暑假參加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的暑期營會,我又回到上帝身邊,並認識了不同弟兄姊妹,再開始返團契,於1995年洗禮。」

中學時,他完全沒有想過要做老師。「當時我想做很多事,同學大多想做消防、警察等,而我曾經想過做記者或DJ,又或夾band。到了中六七,我發現自己喜歡文字,於是在大學聯招時頭三志願都是選中文科,結果被派入教育學院。」

他說,原本想教中學課程,卻被學校編了修讀小學課程。「第一年實習時,我被導師狠狠批評,說我教學技巧差、備課不用心等。之後開始認真讀書、準備教案,畢業後並沒有立即找到正式教席,而是在一間學校做技術支援工作,第二年才成功入行。」

 

1 (2)

聖靈燃點了教育之火

雖然成功入行,但是陳校長仍沒有太大熱誠,更有教書好像很悶的感覺。「當年教會很喜歡在節日期間舉辦祈禱會,在某個節日,我跟教會朋友清晨到山上祈禱,當時我為香港的教育祈禱。說着說着,我流淚了,覺得自己沒有盡力做好教師的責任,可能是聖靈的感動或責備。我一邊自省教學工作的欠缺和不足,一邊流着眼淚,當時女朋友(現在的太太)說我禱告了很久。」

從那時開始,初出茅廬的陳校長認真地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模式。當時是殺校潮的前期,他的學校也有殺校危機,年資輕輕的他很有可能在被裁員名單上,他要努力求生存,也是求進步,於是不斷進修,甚至一星期三晚上學去。

「就像所有媽媽一樣,生小孩後才學習照顧孩子,我開始慢慢做好自己,鍛鍊自己如何教得好。過程中,我發現不同孩子的教學方法也大有不同,有些要從建立關係開始。」在他認真對待教育小朋友的工作後,上帝大大擴展他的境界,更被升為主任。

 

上帝擴展境界,擢升校長

本來在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擔任主任的陳校長,突然被前輩推薦接受新挑戰,前往天水圍做開荒牛,開辦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它屬於有時限性的學校,因應教育局於2014年為應付學生數目增長問題而復辦,僅辦九個學年。」

家住筲箕灣的陳校長,在參觀天水圍後,決定接下這個全新挑戰。他直言:「天水圍曾經被稱為悲情城市,但其實該區地方寬敞,空氣清新,很多學生來自國內。作為基督徒,我最想讓學生感受到福音和愛,將祝福帶回家中。」

陳校長表示,該校曾於1993年開辦,2012年停辦。「我於2015年3月開始接手,但要在該年9月開課,時間非常倉猝。3月底,被丟空了的學校甚麼都沒有,沒有電話、寬頻、食水,更沒有廁所。當時我們要成立校董會,全新規劃課程、課室、校園設計、老師團隊等。開學前兩星期學校仍然是工地,所有內部裝修到10月頭才完成。」

 

 

「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

 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1篇2節)

 

但最困難的還是招生問題,學校第一年只有六班學生。「由於我們是新校,即使有學生被派到我校,仍然會轉校,所有我們要到國內收生。感謝上帝的帶領,最後我們開辦了三班小一、兩班小五、一班小六。」他希望學生投入學校的生活,建立互助互愛的品格。「感激教會的幫忙,第一年我們帶學生到宣道園福音營,就是最初我信耶穌的地方,好像是一個首尾呼應,是一種生命的承傳。今次我們種下教育的果,可能很多年後才成長,就像《哥林多前書》提到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上帝叫他生長。」

1 (1)

教出彩虹,培育生命

後來,方潤華小學更一度收到了四百多名學生,陳校長卻被辦校團體徵召到現在的基華小學。「前任校長辭任,感謝辦學團體的信任,給予我晉升機會。」就這樣由天水圍回到彩虹,他笑說:「我每天由筲箕灣坐地鐵到天水圍,也不算太遠,可能已經習慣了。」

陳校長打從心底說自己性格內向,從沒想過從事教育工作。「年輕時,自己極其害羞,不敢在小巴上大叫下車地點,也不敢在茶餐廳上有額外『少甜、少冰』的要求。」但是,他願意把生命獻給上帝,給他調校之後,現在陳校長已經是充滿彈性的人。

也許上帝知道陳校長是願意接受挑戰的人,2019年9月履新幾個月後,疫情突然來襲,讓他未能當面好好認識新校的同事。「為了加深彼此了解,我在星期一至五每天透過給同事一封電郵,主要談談疫情和自己的經歷,從而讓同事更加認識自己,加強溝通和交流,對大家合作有一定幫助。」

早在復活節假期間,他看了電影《二次人生》,深受感動,更決定包場,作為老師的培訓及反思。「我邀請老師看後寫一篇關於自己恩師或教導學生的一件事,並打算集錄成冊,並連帶進行其他的活動。我想,我曾是學生,現在是校長。原來一代影響一代,教育這個行業可以影響那麼多的人。我希望無論是教學的,或是學習的,或是家長,都能在當中享受這趟旅程。」

( 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82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