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工程師 夏志雄老師

Artboard 2

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翻協)主席夏志雄老師,一直醉心資訊科技教學,於2016年成立翻協,走在學界科技教學的最前線,並經常接受媒體訪問分享翻轉教學的好處。原來,他是一位充滿熱情的基督徒,並曾經在學校團契服侍十年。

 

Text: Sharon Lau

Photo: Andy、Tidus

夏老師現職香港真光中學電腦科科主任及資訊科技統籌員,更曾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擔任多年的香港中學會考電腦科評卷員,並積極參與教育局推行的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畫。大學時修讀土木工程的他,小時候已很喜歡做工程師,原本想去蓋房子。「無奈當時建築業前景不是很好,難找工作,又想嘗試找其他工作,正所謂『讀嗰科未必做嗰科』。另外,我記得李錦倫牧師曾說過一句很有啟發性的說話,就是老師的工作是『靈魂工程師』,這句話觸動了我。」

夏老師於中學時代信主,先返團契後投入教會生活,他記得在團契生活中獲益良多。「我真的大開眼界,雖然團契不是補習社,也不是興趣班,但有一群同年紀的人,在當年是很新穎的團體,而且團契中同年紀的人看事情比較成熟。」大學時期,他開始學結他,並在教會團契服侍,擔任司他。

也許是上帝的安排,讓他想在基督教學校傳福音,頭兩年在一間基督教學校任教,1989年加入香港真光中學,後來繼續在教育學院進修,一直教學至今。「當年我極其熱心服侍,很喜歡去教會做司他,又在真光的團契或早會負責彈結他。」

WhatsApp Image 2021-03-18 at 11.15.41

電腦百科,終成一哥

當年成為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個學位,可以後補教育課程。夏老師直言,他當時剛剛畢業,未必很有信心,盡量邊做邊準備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學的頭十年,即30歲前比較迷惘,曾掙扎過是否要繼續教學。」

八九十年代曾掀起一陣移民潮,當時真光中學的電腦科老師移民了,學校知道夏老師曾經學習電腦,便邀請他接任電腦科。「一開始我是教數學,因為大學時修讀工程,需要用programming 做project。還記得當時的電腦很慢,在學校大家要排隊等電腦做功課。」

現在流行四核八核,原來當時的電腦非常緩慢,夏老師說:「我是屋邨長大的孩子,家境並不富裕,只能夠以不用償還的學費助學金購買第一部電腦,記得花費了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的人工,即三四千元到黃金商場買一台用Intel 8088的compatible (俗語是砌機),就已經很厲害。」此後,他常常逛電腦商場,覺得科技很神奇。「當時的資料儲存在一隻磁碟內,現在已經儲存在雲端 。」

90年代初期,老師們運用膠片教書。「當時很多學校都是用很難用的Apple IIe,沒有Window系統,電腦是小撮人玩意,不是很user-friendly。直到後來政府提供資源,為真光更換386、486,再加上Window的普及,開始改變了學校的教育模式。」原本傳統的老師需要用手撰寫試卷題目,後來夏老師開始用Word準備試卷及用Excel計分,並教其他同事操作,大大提升教學效能。

WhatsApp Image 2021-03-18 at 11.21.58

終生學習,改變人生

90年代到千禧年代初,夏老師已經先行運用PowerPoint講書,當時覺得很新鮮,但他強調這樣仍然是沒有互動性的教學,成效不會維持很久,終於在九年前,四間真光中學參加了教育局電子學習先導計劃。夏老師說:「我們在校內初中英文科開始使用iPad進行教學,透過重新設計課堂並加以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後,他累積了一些經驗。「第一年確實有點困難,皆因以往學校大多利用網上平台上載筆記及功課,九年前我開始拍片講解基礎內容,讓學生先在家預習。」

此時,夏老師已經踏入了教學第二十個年頭。一年復一年的教學,難免產生怠倦。然而夏老師臉上卻滿是熱情。他直言,教學路上真的會有疲乏時候,可是當他參加了一個國際營會後,教學之火再度被燃點!

2013年,夏志雄老師參加了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Apple ADE Institute。「那次的boot camp,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三百多個來自亞洲各國的ADE共聚五天,當時我只開始了科技教學一年,驚歎他們對用科技教學的認真、熱誠及百分百專業,同時又可以一起狂熱地玩耍。」

當時有十多名香港老師參與,但只有他一人是來自local school,其他全來自國際學校。「皆因當年本地學校極少使用Apple科技教學。所以當年開始有一個心願,就是要把ADE推廣到本地中小學,也可以說,翻轉教學協會的種子就是在這裏萌芽。」

( 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79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