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工人:走出教會四面牆 鄭佑中牧師

v196_050-055_1150x600px


教會要在時代巨浪中逆流而上,非一人能成事,觀潮浸信會(下稱觀潮)近年歷經的轉化,正是信仰落地的體現。鄭佑中牧師在疫症爆發、社會動盪之時接棒成為堂主任,他憑着上帝賦予的膽識,帶領教會突破牆垣界限,進入社區服侍。

「耶穌昔日呼召門徒,對他們說開往水深之處;倘若今天置身船中的是教會,我們豈不應勇敢面對風浪,把船開往水深之處嗎?」

轉化中敢於冒險

轉化一詞,往往是傳統教會望而卻步的分岔口。「今天不少教會的思維是,一艘艘船放在避風港最安全,因為天氣、海面、水手等因素充滿了未知,但這不是船的目標。從《使徒行傳》可見,教會從一開始就受到逼迫患難,信徒面對流離分散,但重要的是過程中如何經歷神蹟奇事、被聖靈充滿,福音也因此傳開。」也許教會安逸了太長時間,令船失去本來的目標。「我們把船保養得好又如何?耶穌說船要開往水深之處,代表我們不要害怕take risk(冒風險)。」

回望觀潮的轉化歷程,鄭牧師歸納為四個階段:個人、關係、系統性和文化。當中以首兩者最關鍵,同時最具挑戰性。「一般教會對新嘗試較為遲疑,因為我們對於對錯、成敗看得很緊,因此轉化要先從個人開始。我作為堂主任,不是要大家領受我的理念,而是分享我如何經歷轉化、面對憂慮,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使命是甚麼。」

他頓了頓,說:「某程度上,大家都想改變,但變好還是變差?是未知之數。所以大部分人害怕的是改變帶來的失敗,要處理這種恐懼,需要由信任着手,這便是第二階段的關係轉化。」

就如當年觀潮希望年輕人有份參與重建,便放手將七樓交給他們,予以起動資金發展青年共享空間The Flow,由籌款到裝修,均由教會年輕人主導。「那筆資金不是小數目,有人擔心出了差池,誰來承擔?對此我的回應是,我們不怕錯、不怕輸,但要輸得起。當年輕人遇到挫敗時,希望他們有勇氣,盡快重整旗鼓,相信這能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鄭牧師鼓勵教會思考,在教會是否「唔錯得、唔衰得」?「若是這樣,我們與社會的價值觀有何分別?」

至於系統性轉化,是指當一種意識形態要實踐為行動,便需要系統或組織支持。「最後是文化更新,這是我們過去幾年嘗試進行的,禾場就在眼前,我們能否擁有超越的思維?這種思維與教會的傳統有別,但我們必需勇於跳出框框。」

( 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213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