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源專欄】慈聲呼喚,鳥倦知還

c1_meitu_2

……就在我們遇上禍患困難的時候,這些我們自以為忘記了的聲音,倒成了我們的幫助……

TEXT/吳思源

近年社會多了一些自殺個案,案主不幸遇上挫敗,有失戀的、有失婚的、有失學的,到一地步覺得自己再無翻身機會,一時想不開就了結自己性命。

究竟一個人失敗了,是否仍有回轉的機會?這不單是客觀上有沒有機會的問題,而是涉及他們成敗,對人生、對未來的看法。若一個人覺得天地不仁,「上天」拒他於千里,他必然走上自盡的不歸路。

七十年代曾經有一首詩歌叫《微聲盼望》,副歌是這樣的:「微聲盼望;我喜聽,主慈愛聲,使我心靈,痛苦中得安寧。」那是一個很美麗、很純情的年代,但由於唱的多數是不識愁滋味的青少年,所以詩歌不錯是悅耳動聽,但共鳴感卻不夠深刻。

直到長大了,以至人到中年,千帆過盡,飽歷風霜,開始體會到人間的悲喜得失。以前雄心壯志,相信自己能夠做任何事,心中擁抱着I Can的信念;但漸漸明白到人能夠成就的真的很少,雖未致完全的事與願違,但有心無力卻佔多數。這時候再唱《微聲盼望》:「聽,慈愛聲向你呼召,帶來好信息與你。」心中頓覺安慰釋然。

早前報載一隻迷途的小鸚鵡,循着女主人慈聲的呼喚,終於浪子回家,大團圓結局。世上最美麗最感人的聲音,莫過於母親的呼喚。美國某電視台曾經做過一套紀錄片,講述患老人癡呆症的病人,最後遺忘的記憶,就是孩提時代聽到母親的聲音,包括母親在耳畔的悄悄話、說過的故事、唱過的兒歌等等。專家說原來這些早期記憶一直潛藏在我們的腦際心底,就在我們遇上禍患困難的時候,這些我們自以為忘記了的聲音,倒成了我們的幫助。

人生的力量和希望,於我們靠自己有什麼本錢和能耐,乃在於我們生命之上和之外,有一位會對我們發出慈聲的上主。這位愛我們到底的主,曾經提名引導我們,自此不離不棄的護蔭我們,更賜我們肉身的父母,他們的慈聲也是我們力量和希望的來源。

小小的鸚鵡也有愛牠到底的主人,更何況我們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