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學家遇上牧師之求求祈祈》-讓祈禱成為生命的祝福

Woman_praying

起初是誰發明了祈禱?祈禱原是為了甚麼?做香港人太忙沒時間祈禱?祈禱祈「大事」還是「小事」?以上都是基督徒內心的疑問。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和美國福樂神學院教牧學博士楊文立牧師早前舉行了「當神學家遇上牧師之求求祈祈」座談會,為基督徒講解祈禱的由來,和祈禱的真義。 

祈禱原是要與神對話

在教會崇拜,小組分享時,我們都好像有着「指定動作」,就是祈禱,而祈禱其實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又好像不太清楚,原來第一個向上帝祈禱的人是亞當。陳韋安博士以《創世記》4章為例,亞當祈禱不單單是求告,更是出現了耶和華的名。耶和華以一個提問來問亞當:「亞當,亞當,你在哪裏?」然後亞當就說:「我在園裏面聽見祢的聲音,我就害怕。」其實人類第一個禱告,是基於一個這樣的狀態-一個害怕和無能為力的狀態。「令人驚訝的是,在《聖經》裏,不同年代人的禱告動機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祈禱多為求告,而亞當祈禱是因為單純的一個心理狀態-害怕。」陳博士說。

我們又看看摩西五經早期族長時代的禱告,他們是為着日常的事情,一些生活裏出現的片段祈禱,就這樣和上帝對話了。直到所羅門在獻殿的禱告裏面,公開對着成千上萬的人講話,他的「祈禱行為」是屈膝、俯伏雙手,全然跪下來的禱告。漸漸我們的祈禱就加上了行為,往往都是帶着動作的祈禱,如我們今天的合十雙手祈禱和合上眼的狀態,甚至是撕爛衣服、禁食的祈禱。

生命不間斷祈禱

當我們知道祈禱的根基是人與神的最直接對話,不拘泥於行為上,那對我們香港人的祈禱又有甚麼好處?香港人生活繁忙,我們就要學習在繁忙的生活中祈禱,隨時隨地直接的與神對話。繁忙生活中也總有片刻可以祈禱的時間,第一個就是等紅綠燈的時間,從紅燈等候到綠燈要兩分鐘的時間,就這兩分鐘足夠我們有一個圓滿的祈禱。第二個是很百無聊賴等候升降機的時間,也是祈禱時間。沒有做不到,只有做還是不做。

我們學會了騰出時間祈禱,就要學會祈禱的內容,祈禱不只祈「大事」或是「小事」,而是生命「大事」和「小事」都要祈禱,讓上帝祝福。「我們要把自己最真實的心底話都告訴上帝,有天會發現,原來我某年某日我認為不相干的祈禱,上帝會聽的,上帝居然會聽!有時我們只是和上帝開玩笑而已,祢這麼認真嗎?是的,祈禱的大小事,上帝都認真看待,所以要存着敬畏的心。」楊文立牧師說。我們可以寫下靈程日記,記錄每天自己的祈禱內容,半年後看上帝聽了你些甚麼,不聽些甚麼,我們看到一個結構出來。「祈禱是奧秘,我們的每個妄求,有些實現,有些落空,祈禱其實不怕大膽,最怕是太有禮貌而已。」楊文立牧師說。

想觀賞更詳細內容,請收看創世電視節目:《當神學家遇上牧師之求求祈祈》
放映時間:7月16日(日)晚上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