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之心:希望我的孩子唸主禱文 雷競業

_MG_6718_meitu_5

主禱文起初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當我唸這一句話時,不時心裏都會有種震盪:上主以天父自稱,我這地上的父有沒有仿效祂的榜樣?無論我喜歡與否,我既然已是一位父親,《聖經》中的比喻讓我深感到自己的一份榮幸和責任:我要作一個好父親,希望我的孩子唸主禱文,她們心中能自然而然的有一份歸屬感和溫暖。

父親的形象

《聖經》中提到天父的形象時,往往強調祂教導的角色。「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父親管教的呢。」(《希伯來書》12章7節)這觀點與中國傳統中「養不教,父之過」或「嚴父慈母」有類近的想法。當然教導是父母都有責,但一般而言,母親對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是特別有心和擅長,父親一般也不擅於處理日常小節。故此,《聖經》和流行文化強調父親教導的角色,不無道理。

另一方面,傳統中強調父的「嚴」,明顯地已過時,在這人權思想橫行和資訊發達的年代,父母的「嚴」會被詮釋為「壓迫」,往往會帶來孩子的反叛,以致很多香港家長害怕對子女有任何嚴言厲色。不過,「嚴」也可以指「嚴格訓練」,生命要活得精彩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教育是一個過程,培育孩子面對生命的挑戰和引誘的勇氣和智慧。男人通常喜歡戰略性的思維,父之教的特色在於按每個孩子的特性去設計一個個人成長計劃。

三姊妹性格差異

以我的三個女兒為例。大女從小就喜歡音樂,她六歲時有人送了部舊鋼琴給我們,就讓她學鋼琴;後來發覺她喜歡唱歌,我就去找給中學生參加的歌唱比賽,第一次未能入圍,第二次入了決賽;第三次,我們一家去觀看,結果她取得了冠軍。到今日,她以優異成績在大學音樂系畢業。比賽的重點不在於勝負,我也不知道她將來是否以音樂維生。我鼓勵她參賽,乃在於肯定她的生命(借用電影《玩轉腦朋友》的橋段,音樂是她心靈的核心島嶼之一),鼓勵她珍惜天父給她的恩賜,也是鼓勵她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無論成與敗,都是天父所鍾愛的美麗女兒。

二女從小就好動不停,撞到滿身傷痕。有甚麼東西適合她?我想到了技巧體操,結果一學就是十年,直至入大學她認為是時候試其他東西,就停學了。為何要鼓勵她學體操?因為這是她生命的自然流露,也讓她在多次比賽中學會在人生中的成與敗中去感恩,享受生命的各種競賽,比成敗的結果更重要,也惟有不怕失敗的人才會攀得高。

三女對各種課外活動沒有很大興趣,她喜歡留在家發呆。當她踏入高中時,我們開始訓練她做家務。有一次我和太太出街,就挑戰她煮晚餐給我們,包括要一味新的菜色,自己找菜譜、買材料和烹調,她順利完成挑戰。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些傑出才能,一個嚴父的「嚴」不在於迫孩子作他不能做的事,而是謹慎客觀地了解每個孩子的潛能和限制,鼓勵孩子接受他的平凡,在平凡生活中看到他能夠發展他潛能之處。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龍成鳳,但父親卻要教導每個孩子為自己的生命感恩。

Kin family 14-8

跟從《聖經》的教導

除了精心設計培育孩子,讓他們找到自我,父親也要教導孩子生命的大原則。在《聖經》中,《箴言》就是一本父親教導男孩子的手冊,所以書中以淫婦代表罪惡,以女性代表智慧。《箴言》也強調孩子要聽父母的話:「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15章20節);特別是作父親的期望:「愚昧的兒子是父親的禍患.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19章13節)

今天《箴言》這類道德手冊以難吸引年輕人,但為父的可以用自己生命的故事去教導孩子。一般而言,男士在世界打滾多年,他的成敗和面對各種引誘的掙扎都是教導孩子的一流材料,我也樂於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失敗(包括兩個沒法完成的博士課程),也分享在失敗中看到神的恩典。由於我喜愛電影,從孩子幼時我已開始和女兒一起探討各類社會議題的電影(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政治壓迫等),幫助她們明白世間的邪惡,也鼓勵她們有勇氣去面對各種邪惡。

總括而言,眾多的研究告訴我們,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至深,讓我們每一位有這福份作父親的,深以這身份為榮,也用盡我們的心智去竭力成就天父交托給我們的使命。

TEXT/ 雷競業
PHOTO/ 雷競業、Kenne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