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的禮物—資優兒童的自主人生

Facebook Banner_201706-02

TEXT/Jodie Ho

今年三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SDSN)發表「2017全球快樂報告」,香港排名71。「香港的小朋友,你們快樂嗎?」你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玩得樂而忘返;還是被功課、考試、興趣班壓得喘不過氣來?當你們長大後,回想這一個一去不返的童年時,又會有甚麼感想呢?後悔過往沒好好地盡情玩樂;還是從小已形成習慣,如今麻木地努力下去?

電影《天賦的禮物》講述七歲小女孩瑪莉(麥根娜姬絲Mckenna Grace飾)自母親離世後,由舅舅法蘭(基斯伊雲斯Chris Evans飾)撫養成長。其後,意外發現她遺傳了母親的數學天賦,原本平淡的生活引起一場風暴。外婆(琳賽鄧肯Lindsay Duncan飾)期望好好培育瑪莉,法蘭卻曾承諾妹妹給予瑪莉平凡而快樂的童年,二人因此鬧上法庭爭取撫養權,挑起爭戰。

當謹記,你就是你,

你不是別人的影子,你是獨一無二、上帝寶貝的兒女。

需要被定義?
瑪莉養了一隻獨眼貓,因外婆對貓敏感曾將牠送走,幸好後被尋回。瑪莉因天生資優而得天獨厚,獨眼貓卻因天生有缺陷而被遺棄,形成強烈對比。瑪莉在介紹她的獨眼貓時這樣說:「我的貓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他不光名叫弗雷德,而且牠只有一隻眼睛。我是在酒瓶旁邊的垃圾桶發現牠的,牠很聰明,但沒人發現這一點,沒有人理解牠。」在瑪莉眼中,牠是獨一無二,且是瑰寶。

「獨眼貓」又何嘗不是我們的影子呢?從小到大不斷接收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批評或讚許,堆砌成別人眼中的自己,還有自己眼中的自己。是否我們的自己價值就是建基於這?到底可以定義我們的是誰呢?「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章27節)創造我們的是上帝,所以定義我們的,也只有祂。當謹記,你就是你,你不是別人的影子,你是獨一無二、上帝寶貝的兒女。

童言不是戲言
外婆一直期望把這位同樣是資優兒童的孫女,打造成女兒的續篇,承傳三代數學家夢想。外婆告訴瑪莉當年若她的媽媽再努力一點,就能奪諾貝爾獎,她的照片就能放在校園的牆上。瑪莉立即回應說:「也許有一天,我的照片會放在這裏。」

小時候我們都曾和瑪莉一樣立下宏願,當長大後,這個期盼萌芽了嗎,還是已忍痛地將它埋沒,裝作只是夢一場?你還記得小時候所寫的「我的志願」嗎?你有為此行動過嗎?在社會壓力、經濟壓力、教育政策下茁壯成長的你,其實很強大,只是忘了「當初的自己」。追求夢想,永遠也不怕遲,只要你願意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成功就不遠了。

追求夢想,永遠也不怕遲,
只要你願意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成功就不遠了。

直接灌輸vs自由探索
瑪莉與舅舅法蘭感情深厚,當中他們有一段討倫信仰的發人心省對話。瑪莉問:「耶穌是神嗎?」法蘭回答:「我不知道。我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許這是錯的,所以我為何要毀掉你個人的想法呢?」

每個人一出生就恍如一張白紙,由觀察和模仿來形成今天的自己。成長過程中,許多的想法和價值觀都來自家人,若沒有透過思考,就會被「直接輸入」。電影中,法蘭讓瑪莉有獨立的思想,讓她自由探索。反觀生活在香港的填鴨式教育下,學生只管把學習灌輸腦袋,失去了探索與好奇心,我們又是否無意中成為其中一份子呢?與其把魚直接送給孩子,為甚麼不教他捕魚呢?

愛惜自己
瑪莉的外婆偷偷的請了學者與瑪莉在數學上進行特訓,這時舅舅法蘭才把那份擱置多年、他妹妹早已完成的數學論證文件拿出來,只是從沒告知他人,因為妹妹期望待媽媽死後才對外公佈。

瑪莉的媽媽是個天才數學家,在瑪莉的外婆嚴格管教底下,為數學付出所有,卻失去自我,甚至失去一切,後來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期望女兒能擁有正常的童年。適當的壓力能成為動力,一但過多了卻會造成反效果,甚至釀成災害。當所有事都變得一面倒,就會失去方向,反觀我們該在家庭、工作、個人等方面妥善規劃,在生活上取得平衡,好好的愛惜自己。

有人說:命運是由自己主宰。但《聖經》告訴我們:「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章9節)在這個計劃跟不上變化的年代,我們常有擔憂,《聖經》卻教導我們學習交託,跟隨祂的腳步。有時候,我們該嘗試步入「慢生活」。在步伐急促中慢下來,享受沿途風景,才能發現眼界可以變得不同,世界頓時也變得不同。

 天賦的禮物《電影心》人生熱線:

1.故事世界「奇處境」:因天賦被發掘而引起的撫養權爭奪戰。
2.想不通的「大問題」:為何擁有過人才能卻失去自主?
3.問題引伸「大災難」:因資優而活在別人期望操控的陰影。
4.災難的「解救法」:看清人生的價值非源自才能。
5.標誌性的「符號信息」:瑪莉心愛卻因獨眼缺憾被外婆遺棄的貓。

(內容節錄自2017年6月號《電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