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祢的國降臨 教會如何在世界建構天國文化

v154_002_1150x600
TEXT/ Ellen

PHOTO/ Tidus、互聯網

每個國家、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樣地,天國也有天國的文化。我們作為信徒,雖然活在世上,卻應該有天國的樣式,與世人有所分別,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要有天國的文化。可是,何謂天國文化?我們應如何面對 地上與天國文化和的衝突矛盾?
天國的文化是由上帝掌管,但現今很多教會的文化存在很大問題,這些教會的體制和聚會被設計出來,卻窒礙了上帝國度的擴展。另一方面,近年基督教會在中國漸被邊緣化,對比鄰近有相似社會背景的韓國,韓國基督教卻能夠自由發展,為甚麼兩者的傳播進程有如此大的差異?
以上,楊錫儒牧師、寶生哥以及吳東日教授分別為大家一一剖析。

 
IMG_3853

教會的真理與文化

「過去我們有很多傳福音的觀念和習慣,這都是對傳福音有害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因為我們做了多年的基督徒,已有固定的模式。」楊錫儒牧師直指香港基督徒的問題。「我們傳福音就是把話說完,以為自己所說的是真理,對方就要聽。」楊牧師認為這正是信徒傳福音時的錯誤觀念。傳福音是一件很複雜的事,並不是你說得清楚,對方聽得明白,責任就完了。

想當初楊牧師成為基督徒後,不斷追求靈命增長,常讀《聖經》、禱告,參與聚會,然而他對所屬的教會卻存在一些疑問:「為何我加入教會時教會人數是300人,五年後人數仍然是300呢?我信的上帝不是很厲害的嗎?為何我信的上帝的教會一點也不厲害?」於是他觀察其他教會,發現有些情況竟然更差。因着不斷的探究,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教會有真理,但同時有文化。」到底影響教會的是《聖經》的真理,還是教會的文化?
 
教會的負面文化
經過深入研究,楊牧師發現真正影響教會的竟然不是真理而是文化,更遺憾的是教會裏有負面的文化。「教會由人組成,因人的敗壞、軟弱,所以教會形成的文化不一定跟真理有關,可能甚至是跟真理相違背的。」他舉了一個具體例子,有一個人因為教會弟兄姊妹的愛,受感動而信主受洗加入教會,甚至成為教會的同工,但當他第一次參加同工會時,很訝異同工會上竟然有人吵架拍枱,他心想:「教會不是愛的群體嗎?為何會有那麼多猙獰的臉目?」他受到傷害,但沒有選擇離開,結果他也受到影響,開始在教會裏罵人、拍枱。
究竟教會該塑造一個怎麼樣的文化才可以造就信徒?對此,楊牧師強調先要了解教會現有的文化是如何建立的。「教會牧師是怎樣來的呢?是由比較熱心的會友轉變過來的,甚麼是熱心的會友?就是被教會文化塑造出來的人,所以當一位信徒成為長執或牧師,其實是背負很大的教會文化而來的。表面上他受過很多神學訓練,但他文化的根基是不會變的。他帶領教會,做門徒訓練,這叫作文化的傳承,萬一他傳的是負面的文化,教會便會有一個悲慘的下場。」所以楊牧師常常問教會牧師一句話:「當你牧養教會時,是根據甚麼去牧養?根據真理的嗎?根據《聖經》所啟示的嗎?」他得到的回應,竟然大多是根據教會的文化。
 
用真理脫離教會文化的捆綁
楊牧師語重心長地說,教會需要反思,如《馬太福音》9章17節中所指的舊皮袋,就是教會的文化。他補充說,耶穌有一天問門徒,法利賽人所說的話,你們都遵守?對,因為法利賽人所說的都是真理,所以要遵守,但是千萬不要效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受到法利賽人的文化所影響。那麼,我們的教會有沒有受到文化的影響?
楊牧師又舉一個例子,當一個剛信耶穌受洗的人,教會一定會教他大使命,向人傳福音,因為這是真理。但對那個剛信的人來說,如果看到教他傳福音的老師,根本沒有傳福音,教會裏的長老、執事、牧師,甚或大部分的會友都沒有傳福音,那人就是進入了一個有傳福音真理的教會,但卻是一個傳福音反面例子的教會。不傳福音的教會文化每天在影響信徒,這就是負面教會文化的可怕!
楊牧師強調,要用真理的高度幫助信徒抽離現今教會文化的捆綁。「最簡單的方法是畫一個圓圈,這個圓圈叫作現狀,現狀是過去累積的結果,所以是不會改變的。再畫一個較大的圈,叫作理想,因為對現狀的不滿意,所以有一個想達到的理想,然後畫一條線由現狀到理想,具體寫下從現狀到理想要有甚麼元素,到達理想需要有何改變以及改變的步驟。這個過程必須忍耐,否則會達不到理想。因為文化是長久塑造出來的,改進的步伐慢一點也不是問題,重要的是願意開始改變,否則永遠都會達不到理想。」

 
IMG_9039

教會的負面文化

對天國文化研究多年的寶生哥在說明天國文化前,先為天國下定義:「天國的英文是Heavenly Kingdom,意思是一個不屬於地上的國,如耶穌宣講天國近了,這是指在天上有一個國,而這個國要臨到地上。當這國臨到地上,就對世界產生衝擊,所以人要作出選擇,如果選擇屬於這個世界的國,這人便與世界捆綁在一起,如果選擇屬天的國,便是與天國的命運綁在一起。」天國與地上的國是兩套截然不同的系統,如果要適應天國的系統,進入天國,人必須悔改。
寶生哥繼續解釋,Kingdom是由兩個字所組成,King顧名思義是王,Dom 是Domain的意思,就是管轄的區域,即是領土。Kingdom必須符合以下的條件:有國王、領土、子民、律法及軍隊等。另外,天國與 Nation, Country 有所不同,一個國家不一定有王,如美國只有總統,中國只有主席,王與總統和國家主席又有很大的分別;王是自己揀選臣僕與子民,君王揀選領袖無須徵詢民意,這是君主制。而在民主政制中,總統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人民甚至有罷免權,這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
 
地上君王的權柄來自上帝
再者,在天國裏王所發的命令就是律法。「所以天國文化並不是按信徒自己喜惡而作選擇性遵從。《聖經》中認同的部分就照着做,不認同的部分就不遵從。」因為上帝才是掌權的那一位,最終是按祂的律法來作審判。寶生哥強調這套天國觀,並未普遍地被教會實踐在信仰之中!反而教會常常提出民主政制來自《聖經》,他反問耶穌是透過人民選出來的嗎?
另外,權柄在天國的觀念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上的君王以為權柄來自自己,但寶生哥指出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上帝要管教地上的君王,《詩篇》2篇記載地上君王要對抗耶和華,對抗他的受膏者(即是耶穌),主嗤笑他們,要管教他們,真至他們懂得敬拜祂差來的耶穌。在《創世記》1章28節,神授予亞當君王的權柄,吩咐他要rule over(統治)這地,統治就是君王的用語。」
寶生哥感慨近代西方民主國家的信徒, 普遍缺乏對君王觀念的認知及體現。「西方參與教會敬拜主領竟然可以是穿拖鞋、穿短褲,甚至着香口膠來帶領敬拜。我有次見到外國信徒一邊手拿咖啡一邊參與敬拜。」相反,中國人還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所以寶生哥認真地說,不要全盤盲目地效法西方的觀念,要追求真理、《聖經》的教導。「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祂是君王,我們要敬畏祂,即使受苦還是要順服,好像華人教會老一輩的信徒,如王明道、倪柝聲和宋尚節。」
 
要敬畏和效忠上帝
寶生哥說:「一個國有君王,而君王有很多層次的,一個是天上的君王,一個是地上的君王,唯有上帝是有直接的權柄,祂的權炳並不是人所授予的。中世紀時政教合一,產生很多政教互相勾結、壓榨人民的情況,所以出現了民主制度去制衡。一個不好的君王,濫用權力,或是廢掉君王以民主的方式去立新的王,其實兩者都不是上帝的系統。」
何謂上帝的系統?上帝賦予地上君王權柄,地上的君王要向上帝負責任,若君王不按照上帝的意思去運用權柄,上帝可以收回權柄。他強調,唯有上帝才是直接的權柄, 地上上帝所立的權柄, 都只是代表權柄, 尤如上帝藉但以理提醒尼布甲尼撒王, 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但4:17)。
現在的西方教會對上帝欠缺敬畏,寶生哥勸弟兄姊妹要悔改。「我們根本是不配的,但上帝沒有嫌棄我們,祂是萬軍之耶和華,我們應該要向祂效忠。正如美國總統甘迺迪說:『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甚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甚麼。』唯有這樣的人民才會創作一個偉大的國家,基督徒也不要問上帝,成熟的信徒要有承擔,向天國效忠。」
寶生哥指,信耶穌不是進入了一個遊樂場,而是進入一個戰場,因為從你信耶穌的那一刻開始,魔鬼就成了你的對頭,撒旦會與你對抗。但是我們傳福音永遠不會提到這點,我們把福音賤賣,對未信的人說祈禱就可得着一切,其實是騙人。耶穌說,凡願意為我捨去生命的,就得着生命,若非帶着捨己的精神,就根本不配作祂的門徒。「Kingdom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拓展,如大英帝國在世界大戰後從英倫三島擴展到全世界,管轄範圍包括印度、澳洲、馬來西亞……所以她是日不落的帝國,但英國得到的地是侵略回來的,她將別人的領土成為自己的屬土,上帝是用愛去征服人心,人的心成為天國的屬土,所以上帝的國是在你的心裏面。」
 
中韓深受孔子思想影響
中國除了有君王的觀念,也會敬天。「中國和韓國的文化都深受孔子影響,孔子是一個尋道的人,但是他說大道已經沒落,人生無道,因為當時正值戰國,唯有退而求其次藉禮教去管治百姓。儒家就是禮教,君王卻用了他這套來奴役人民,假借天子的名弄權。韓國也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但當日本侵佔時期,由於日本是滿天神佛、被邪靈轄制的國家,牧師信徒受逼迫,不過正因為受壓迫,韓國得以復興。但是,可惜韓流的文化沒有基督教的元素,教會只追求大的規模,教會與教會之間不合一。」
寶生哥強調,孔子只是尋道的人,中國思想更深層次的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所言的道就是約翰所言的「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他多年研究中國思想,看到中國人早已得到上帝啟示,所以他致力華人福音事工。
最後,寶生哥說:「作為天國的子民要順服,王的話就是命令,信徒不應按個人喜惡選擇去遵守。祂承擔你過去所有的過犯,為了你捨去生命,你是否願意為祂而活呢?」

IMG_8383

神學是為社會及宣教服務

專門研究中韓基督教文化的吳東日教授,認為在中韓兩國的近代史中,可看到兩國同樣經歷過被外國侵略的經歷,但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情況比較複雜。
近代韓國面對列強入侵,曾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因着當時美國的基督教傳教士到朝鮮半島進行傳教活動之餘,也教授西方思想,使韓國基督教成為抗日救國運動的一分子,從而能夠進入社會民眾當中。另一方面,中國的基督教早在鴉片戰爭前已經傳入,吳東日教授解說:「中國人得聞福音和帝國主義彷彿是連在一起,從中國民族歷史來看,這有着不好的記憶。」然而,他進一步說:「來到中國的宣教士,辦教育、建學校,辦醫院及社會建設,特別是洋務運動及維新運動,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推動,所以對中國近代史來說,他們有很大的貢獻,因此基督教對中國來說有着兩面性,既有正面亦有負面的影響。」

中國教會需尋覓新路
基督教的教會可以在韓國自由地從事宗教活動,吳教授指出了原因。「現在的韓國是最有民主的國家,因為韓國吸收了美國的制度,跟西方社會制度沒有衝突,所以基督教的進入,在韓國的政治上不會受到阻礙。基督教在現代的政治體制是上很自由。」
至於中國內地,卻是另一種情況。「中國走社會主義,又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本身與基督教有張力,所以中國與西方國家有競爭,例如中美貿易戰,國際上有一定的對抗性。當中國基督教與西方基督教連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帶來很大的阻礙。」他說,所以中國近來推出基督教中國化,不只是教會,政府和學者都必須跟西方教會保持距離,不能完全受西方控制及掌控,現在的基督教在中國的處境是比較敏感。
從中國現在體制的角度來看,吳教授認為有必要開創一條基督教的新路,新的自我身份的認定,發展一個新的模式,但這方面的研究還在探索當中。他強調,雖然現在基督教在各個方面暫時無法有很大範圍的發展,但發展空間仍然是存在的。

由聚會性教會至牧養性教會
吳教授隨即指出,現時中國的福音工作最需要是裝備牧者。「中國教會不管是三自或是家庭教會都缺乏傳道人,尤其是有素質、受過良好教育的牧者。」他解釋,因為在中國最早期是由家庭教會開始的。「我給這些家庭教會的定性為聚會性的教會,信徒以聚會為主,會眾參與聚會是聽講道,聽完便離去,教會沒有系統性的管理。」
牧養對人的屬靈生命非常重要。「內地教會有着一套的教材設計,由慕道開始,也漸漸出現門訓,教會根據慕道者的靈命成長,開始有一個牧養的體系,以致信徒參與教會已不再只是聽道。因着這個模式的發展,教會形成一個行政的體系,也有決策體系的出現。」他說,正正因為中國教會在轉型當中,「以往聚會性教會的帶領者,我們一般叫作傳道人,他們帶領慕道者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牧養性教會需要的是牧者,牧者的裝備需要全方位的,不單止是牧養,還有行政、管理和講道各方面等等。」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54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