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君子和《聖經》中的信徒標準(一)

cover1150x600
筆者近日閱讀《論語》,發現《學而》篇中有關「君子」的描述,與《聖經》中對合乎聖徒體統的信徒標準有不謀而合之處,對於向相信傳統文化「做好人/君子」的人仕傳揚福音會有所裨益。

《論語‧學而》篇開首便提出「君子」的特質─「謙卑」,「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被別人了解或不出名被也不抱怨,確是君子風度的表現。現代社會高舉個人主義,小至家庭、課室,大至辦公室、企業和政府部門,人人都充斥想要「出位」、「上位」的心態,演藝界及商界更是為追求「人氣」至上,把「知名度」看得比個人操守或產品與服務的水準及素質更重要,因此出現了各種不道德的「潛規則」,「人不知而不悅」、「人不知而不忿」的情況比比皆是。
《論語‧學而》篇中的君子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因為他看重的是自己的涵養而非別人的評價,他追求的是「仁」,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體現,而非別人的吹捧和虛榮,這點和《聖經》中的教導不謀而合。
《馬太福音》6章1-8節:「你們要謹慎,不可故意在人面前表現虔誠,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叫人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做的,故意要得人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好使你隱秘地施捨;你父在隱秘中察看,必然賞賜你。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禱告,故意讓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那在隱秘中的父禱告;你父在隱秘中察看,必將賞賜你。」不論施捨或是禱告,耶穌基督都親口告誡人們不能有表現及高舉自己的心態,假冒為善的人不能得天父的賞賜,包括喜樂和平安。
《論語‧述而》篇中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喜歡互相勾結,結黨營私以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心裏而沒有平安。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心中平和喜樂,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交往。《論語‧學而》篇再云:「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修己,儀表莊重,否則便欠缺威嚴,所學亦不能穩固。君子待人誠實不欺,盡心待人。君子會與在仁德修養方面比自己優勝的人交朋友,藉此改善自己的修養。此外君子更勇於承擔過失,不怕改過。
《聖經》也勉勵信徒要心平氣和、衣着端莊、克己守禮,反映謙卑和自重的價值觀。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2章9-10節敦促信徒:「我希望男人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不發怒,不爭論。我也希望女人以端正、克制和合乎體統的服裝打扮自己,不以編髮、金飾、珍珠和名貴衣裳來打扮。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為敬畏上帝的女人相稱。」

 

Text/黃子明

(文章節錄自《天使心》,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52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