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並不是句號 黑暗不只是黑色


後天失明人士陳衍泓,2016年度的「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他熱衷推動共融藝術,2013年成立社會企業「黑暗劇場」,由視障、肢體殘障、智障、精神病康復者擔任台前幕後工作,在全漆黑環境演出,觀眾與演員同以視覺以外的感官體驗戲劇,也讓觀眾知道「視障人士的世界並不是那麼可怕」。演出以外,也透過工作坊、培訓,以度身訂做的內容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體驗。2017年更榮獲南華早報「香港精神獎」之「傑出企業公民獎(團體獎)」。

陳衍泓早年因患眼疾和皮膚敏感,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及塗類固醇藥膏,引致眼壓過高而損傷視覺神經,曾幾度尋死;死蔭幽谷之中,卻是遇見永恆道路、真理、生命的開端。「很多人都說失明之後就是『句號』,人生再不能做甚麼。其實生命可以有『Take 2』,可以重新出發。如果我沒有失明,現在所做的一切我根本不會做,更不會認識耶穌。」正因如此,他為自己起了個別名「逗點」,英文名字也改成「Comma」。

黑暗劇場,超越視覺的戲劇實踐

黑暗劇場,起始於逗點在兒童互動劇場的經驗中,重新發現自己作為失明人士的優勢,逐漸開發了一套盲人也能參與的戲劇模式。2007年,朋友介紹下認識劇場創作人「人仔叔叔」,成為逗點往後藝術人生的啟蒙老師。在荃灣大會堂參與兒童劇,發現自己憑着一把聲也可以說故事,不受限於視覺,讓日常生活的歷練、與尋常百姓的對話與反思,成為轉化生命的劇場藝術。原來盲人不一定只能做按摩,更能從事藝術,由此開啟了他的戲劇教育之旅。
「失去視力,還有甚麼可能?原來就是還原真實-真、善、美。我希望透過藝術,特別是戲劇教育,賦予合適的平台,讓人去經驗與尋找屬於自己的真善美。」黑暗劇場曾改編莎士比亞經典名劇《哈姆雷特》,寫成《哈姆雷特的抉擇》的黑暗演出劇本,並作多場公演;又曾加入A Cappella(無伴奏合唱),結合聽、嗅、味、觸覺的元素,打破傳統戲劇觀演模式。
一般人印象中,殘障人士的展能藝術只是慈善活動。逗點過往在燈光通明的劇院與健視演員一同演出,朋友看完後往往將焦點放在「盲人都做到戲」,而忽略作品的藝術水平,讓他感痛心。「掌聲大,都只因同情。」逗點相信,殘疾人士的表演不一定差勁。在光明世界,盲人做藝術總是得不到理解,於是他決心帶領觀眾走入黑暗。2013年舉辦全港、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由失明人創辦的黑暗劇場,大受好評,公演的門票公開發售,不同身體條件的演員均可賺得與市價一樣的酬勞。

曾入歧途的傑青

逗點年少時也曾頑劣不羈,聯群結黨,愛打架生事。年輕時,沒有人與逗點分享過福音。每逢平安夜,見街上有人興高采烈地報佳音,他心中總不屑地想:「這群人腦袋有問題嗎?那麼開心幹嘛?與我何干?」聖誕節於他而言,不過是街上許多女孩子穿得性感漂亮赴會,但又有許多人跟他一樣、落寞孤單地度過的一天。

( 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91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