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麟 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伍桂麟(Pasu)是香港知名的遺體修復師、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香港生死學協會的創會會長,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生命教育中心顧問。在中大醫學院工作11年間,積極推廣遺體捐贈計劃——「無言老師」,呼籲更多人捐出遺體供醫科生解剖。至2015年起活躍於社交媒體、校園、社區,辦講座、工作坊、出書,積極推動及宣揚「生死教育」。2019年榮獲十大傑青,2020年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人道年獎得主。2021年,Pasu更走出工作多年的安舒區,成立「一切從簡」殯儀社企,提供簡約、莊嚴而可負擔的殯儀服務、哀傷輔導、生死教育活動及書店等,為弱勢及基層人士略盡綿力,送上「一杯涼水」。

Pasu強調,喪禮的儀式內容可以簡單,但絕不簡陋。他的社企致力幫助低收入的家庭及長者,辦一場輕鬆殯儀、簡約及有尊嚴的喪禮。16、17歲信主後,好憐憫的心腸早已紮根,做義工探訪、關顧獨居長者,至今已20多年。

疫情之下,一切從簡

第五波疫情下,逾九千人染病死亡。死於新冠肺炎的逝者,醫院會為遺體包上兩層屍袋,殯儀業界一般也會封棺,家屬無法瞻仰遺容。有見往生者遺願未了,家屬的哀傷情緒也無法疏導,Pasu就聯同社福界的朋友申請社創基金,在去年4月底開設了「一切從簡」。

疫情自2月加劇以來,Pasu疲於奔命,每天半夜入睡、清晨醒來。由於需要出入殮房,為免傳染家中的5歲女兒,Pasu好幾個月來都在工作室過夜。疫情高峰期間,每日死亡人數逾200人,殮房與火化設施不足。由於新冠遺體屬第二類屍體,不能進行防腐,遺體因放存太久而變黑腐壞,Pasu有感也是對先人及親人的二次傷害。

「先人最希望被記起的,其實是生前的模樣,不必然是離世前最後一刻的樣子。」Pasu嘆道,不一定要執着去見肉身的「最後一面」。無法見面雖有遺憾,他嘗試引導家屬轉化悼念儀式,以另一些方式道別,譬如選擇非傳統的棺材樣式、擺放有意義的陪葬品,包括心意卡、公仔、首飾等。

如何真正讓往生者「一路好走」?Pasu認為及早了解晚期病人的意願,免去臨終前可能要經歷的入侵性搶救治療,可讓逝者走得更安祥。至於省卻部分喪禮上的繁文縟節,則更能令家人有心力,慢慢過渡悲傷向前行。在Pasu眼中,身後事不止是殯儀服務,還有喪親者的情緒需要,為基層轉介社會服務等。

( 想閱讀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參閱194期《天使心》)按此訂閱《天使心》